| [1] |
罗栋梁, 刘佳, 李晓英, 杜柯飞, 金会军, 陈方方, OLGA Makarieva, 王青志. 气候变化下冰椎演化及其水文生态与灾害效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8): 767-777. |
| [2] |
陈心怡, 崔腾飞, 潘忆遥, 陈一帆, 李紫函, 伏钱琛, 杨瑞强. 北极陆地环境新型有机污染物的传输及其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8): 831-846. |
| [3] |
何春阳, 刘小平, 王伟, 黄庆旭, 刘志锋, 廖威林, 朱国梁. 全球城镇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6): 577-591. |
| [4] |
张井勇, 杨占梅, 吴凌云. 夏季极端高温预测模型系统及实际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5): 516-524. |
| [5] |
谢思敏, 杜志恒, 王磊, 严芳萍, 崔浩, 陶长廉, 杨佼, 吴通华, 效存德. 北极海底冻土变化特征与温室气体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4): 360-373. |
| [6] |
黄建平, 连鑫博, 王睿, 王丹凤, 黄忠伟, 张北斗, 胡淑娟. 大气病原微生物监测预警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4): 331-347. |
| [7] |
向书旗, 陈静, 游超. 中国植被火燃烧格局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2): 207-220. |
| [8] |
杨小雪, 吴川东, 刘鹄, 赵文智, 何志斌. 陆上风光发电设施影响下的碳循环过程研究评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2): 193-206. |
| [9] |
李宸昊, 梁文钧, 胡辉, 董文杰, 吕建华.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在CMIP6中的影响力分析及CMIP7概况[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2): 155-168. |
| [10] |
黄忠伟, 刘千滔, 董青青, 胡志远, 张笑琳, 李正鹏, 王雍恺. 非洲沙尘东传的规律及其气候环境效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1): 1-14. |
| [11] |
张井勇. 面向碳中和的气候变化预估与风险研究新框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1): 15-20. |
| [12] |
陈梦佳, 白炜, 张成铭, 刘文艳, 高泽永. 多年冻土区热喀斯特湖水—热—碳循环过程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1): 82-98. |
| [13] |
袁星, 周诗玙, 马凤, 王钰淼, 郝奕, 梁妙玲, 陈李楠. 气候和下垫面变化下骤旱形成演变机制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4, 39(9): 877-888. |
| [14] |
魏泽勋, 徐腾飞, 方越, 王晶, 秦秉斌, 胡石建, 李颖, 聂珣炜, 张志祥, 李志, 曹智勇, 马强.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洋际交换及其气候效应的观测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4, 39(8): 788-800. |
| [15] |
熊雅婷, 董广涛. 对流允许尺度区域气候模拟和未来预估的最新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4, 39(6): 576-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