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兰爱玉, 林战举, 范星文, 姚苗苗. 青藏高原北麓河多年冻土区阴阳坡地表能量和浅层土壤温湿度差异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9): 962-979. |
[2] |
王俏懿,马耀明,王宾宾,左洪超. 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地表能量通量及蒸散发量对比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8): 810-825. |
[3] |
马宁. 近
40年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原和湿地蒸散发变化的对比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8): 836-848. |
[4] |
贾诗超,张廷军,范成彦,刘琳,邵婉婉. InSAR技术多年冻土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7): 694-711. |
[5] |
曹天正, 韩冬梅, 宋献方, 刘伟, 杜荻. 滨海地区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2): 154-166. |
[6] |
WangJingfeng,刘元波,张珂. 最大熵增地表蒸散模型:原理及应用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6): 596-605. |
[7] |
李哲, 陈永柏, 李翀, 郭劲松, 肖艳, 鲁伦慧. 河流梯级开发生态环境效应与适应性管理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7): 675-686. |
[8] |
陈云浩, 吴佳桐, 王丹丹. 广义地表热辐射方向性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6): 555-567. |
[9] |
栾海军, 田庆久, 章欣欣, 聂芹, 朱晓玲. 定量遥感地表参数尺度转换研究趋势探讨[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5): 483-492. |
[10] |
谷洪彪, 迟宝明, 王贺, 张耀文, 王明远. 柳江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证据[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8): 789-799. |
[11] |
吴绍洪, 高江波, 戴尔阜, 赵东升, 尹云鹤, 杨琳, 郑景云, 潘韬, 杨勤业. 中国陆地表层自然地域系统动态研究:思路与方案[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569-576. |
[12] |
马晋, 周纪, 刘绍民, 王钰佳. 卫星遥感地表温度的真实性检验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615-629. |
[13] |
晋锐, 李新, 马明国, 葛咏, 刘绍民, 肖青, 闻建光, 赵凯, 辛晓平, 冉有华, 柳钦火, 张仁华. 陆地定量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关键技术与试验验证[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630-642. |
[14] |
陈晓龙, 周天军. 使用订正的“空间型标度”法预估1.5 ℃温升阈值下地表气温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4): 435-445. |
[15] |
彭志兴, 周纪, 李明松. 基于地面观测的异质性下垫面像元尺度地表温度模拟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5): 471-4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