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丽晓, 刘秦玉. 海洋涡旋在模态水形成与输运中的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9): 883-898. |
[2] |
姜继兰,刘屹岷,李建平,张人禾. 印度洋偶极子研究进展回顾[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6): 579-591. |
[3] |
庞姗姗, 王喜冬, 刘海龙, 邵彩霞. 热带海洋盐度障碍层多尺度变异机理及其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2): 139-153. |
[4] |
刘秦玉,张苏平,贾英来. 冬季黑潮延伸体海域海洋涡旋影响局地大气强对流的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5): 441-451. |
[5] |
曹天正, 韩冬梅, 宋献方, 刘伟, 杜荻. 滨海地区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2): 154-166. |
[6] |
王萌,张艳伟,刘志飞,吴家望. 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10): 1069-1080. |
[7] |
杨韵, 李建平, 谢飞, 冯娟, 孙诚. 热带北大西洋模态年际变率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8): 808-817. |
[8] |
卢龙飞, 张锐, 徐杰, 焦念志. 病毒对海洋细菌代谢的影响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3): 225-235. |
[9] |
由德方, 王汝建, 肖文申. 北太平洋中部赫斯海隆(Hess Rise) 晚第四纪以来生源组分与粉尘输入的关系及其变化机制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1): 1203-1214. |
[10] |
管晓丹, 石瑞, 孔祥宁, 刘婧晨, 甘泽文, 马洁茹, 罗雯, 曹陈宇. 全球变化背景下半干旱区陆气机制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0): 995-1004. |
[11] |
李国平, 李山山, 黄楚惠. 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9): 919-925. |
[12] |
尹碧文, 任福民, 李国平. 1951—2014年西北太平洋双台风活动气候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643-650. |
[13] |
马巍, 穆彦虎, 谢胜波, 毛云程, 陈敦. 青藏高速公路修筑对冻土工程走廊的热力影响及环境效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5): 459-464. |
[14] |
马其琦, 柯长青. 江苏近海有色可溶有机物时空分布特征[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5): 524-534. |
[15] |
容新尧, 刘征宇, 段晚锁. 耦合模式中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年代际可预报性和预报技巧的季节依赖性[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4): 382-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