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 2005, Vol. 20 ›› Issue (1): 6 -010.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05.01.0006

发展战略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对我国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孙枢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 收稿日期:2004-08-30 修回日期:2004-11-16 出版日期:2005-01-25
  • 通讯作者: 孙枢 E-mail:shusun@163bj.com

Sun Shu   

  • Received:2004-08-30 Revised:2004-11-16 Online:2005-01-25 Published:2005-01-25

[1]王绍武,罗勇,赵宗慈,等.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严寒吗?[J].气候变化通讯,2004,3(3):10-12.
[2]罗勇,董文杰,王绍武,等.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简评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J].气候变化通讯,2004,3(1):11-13.
[3]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管理局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著.地球系统科学[M].陈泮勤等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
[4]尹赞勋.板块构造说的发生与发展[A].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70年代地质地球化学进展[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0.
[5]孙枢中国地质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80周年[J].地质论评,2002,48(6):576-584.
[6]孙枢,周新华.中国地质科学的回顾与展望[A].见:路甬祥主编.中国科学进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9-218.
[7]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8]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地球科学: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9]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一颗重负之下的行星(IGBP科学丛书),32页.(中文版编辑组译).
[10]Zhou Xiuji.Some Coginitions on Earth Systeme Science[J].Aa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4,19(4):513-515.[周秀骥.对地球系统科学的几点认识[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4):513-515.]
[11]Wang Pinxian.Earth System Science in China-Quo Vadis?[J].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s,2003,18(6):837-851.[汪品先.我国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向何处去[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6):837-851.]
[12]NASA: Earth Science Enterprise Strategy[EB/OL]. http:Earth.nasa.gov/visions/ESE_Strategy 2003.pdf.

[1] 魏梦美,符素华,刘宝元. 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7): 740-752.
[2] 范成新, 刘敏, 王圣瑞, 方红卫, 夏星辉, 曹文志, 丁士明, 侯立军, 王沛芳, 陈敬安, 游静, 王菊英, 盛彦清, 朱伟. 20年来我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4): 346-374.
[3] 吴佳梅,彭秋志,黄义忠,黄亮. 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研究遥感数据源及研究区域时空热度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9): 978-989.
[4] 李侠祥, 刘昌新, 王芳, 郝志新. 中国投资对“一带一路”地区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6): 618-631.
[5] 刘凯,聂格格,张森. 中国 19512018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1): 1113-1126.
[6] 谢彦君, 任福民, 李国平, 王铭杨, 杨慧. 影响中国双台风活动气候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 101-108.
[7] 郝志新,吴茂炜,张学珍,刘洋,郑景云. 过去千年中国年代和百年尺度冷暖阶段的干湿格局变化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 18-25.
[8] 蒋诗威,周鑫. 中国东南地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夏季风降水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7): 697-705.
[9] 吴泽燕,章程,蒋忠诚,罗为群,曾发明. 岩溶关键带及其碳循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5): 488-498.
[10] 高峰,赵雪雁,宋晓谕,王宝,王鹏龙,牛艺博,王伟军,黄春林. 面向 SDGs的美丽中国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3): 295-305.
[11] 张宸嘉, 方一平, 陈秀娟.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9): 969-982.
[12] 陈亮, 段建平, 马柱国. 大气环流形势客观分型及其与中国降水的联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4): 396-403.
[13] 曲建升, 肖仙桃, 曾静静. 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百年研究态势分析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1): 1193-1202.
[14] 王建, 车涛, 李震, 李弘毅, 郝晓华, 郑照军, 肖鹏峰, 李晓峰, 黄晓东, 钟歆玥, 戴礼云, 李红星, 柯长青, 李兰海. 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 12-15.
[15] 吴绍洪, 高江波, 戴尔阜, 赵东升, 尹云鹤, 杨琳, 郑景云, 潘韬, 杨勤业. 中国陆地表层自然地域系统动态研究:思路与方案[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569-576.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