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 1997, Vol. 12 ›› Issue (3): 224 -229.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7.03.0224

综述与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若干进展与今后发展领域
薛达元,包浩生   
  1.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 收稿日期:1996-09-10 修回日期:1996-11-11 出版日期:1997-06-01
  • 通讯作者: 薛达元,男,1955年8月出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E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CHINA

XUE Dayuan,.BAO Haosheng   

  1. Centre of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
  • Received:1996-09-10 Revised:1996-11-11 Online:1997-06-01 Published:1997-06-01

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背景基础上、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条款和义务为主线,综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立和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成就;并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动态,讨论了今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查明与监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技术、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建设、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等。

In this paper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e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presented firstly. Then in the light of the obligations for researches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the progress of biodiversity studie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especially the past 10 years in China on inventory,conserving technology,information system and biotechnology are mainly summarized. Furtherly,E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the fields needed to be enforced in present time and futur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research in China are elucidated,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and mornitoring,technologies for biological resource sustainable use,data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biotechnology and biosafety.

中图分类号: 

1 薛达元,高振宁编著.《生物多样性公约》技术评注与履行策略.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2 马克平、钱迎倩、王展.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见: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 5.
3 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4 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5 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1993,199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995.
6 蒋建科.我国成为作物品种资源大国.人民日报,1996年1月8日第五版.
7 中国林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林业年鉴(1986-1994).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1995.
8 中国中医药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中医药年鉴(1992-1994).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995.
9 范广增,高筱苏,向青,等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与计划‘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2.
10 陈灵芝主编.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1] 魏梦美,符素华,刘宝元. 青藏高原水力侵蚀定量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7): 740-752.
[2] 范成新, 刘敏, 王圣瑞, 方红卫, 夏星辉, 曹文志, 丁士明, 侯立军, 王沛芳, 陈敬安, 游静, 王菊英, 盛彦清, 朱伟. 20年来我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4): 346-374.
[3] 吴佳梅,彭秋志,黄义忠,黄亮. 中国植被覆盖变化研究遥感数据源及研究区域时空热度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9): 978-989.
[4] 李侠祥, 刘昌新, 王芳, 郝志新. 中国投资对“一带一路”地区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6): 618-631.
[5] 刘凯,聂格格,张森. 中国 19512018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1): 1113-1126.
[6] 谢彦君, 任福民, 李国平, 王铭杨, 杨慧. 影响中国双台风活动气候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 101-108.
[7] 郝志新,吴茂炜,张学珍,刘洋,郑景云. 过去千年中国年代和百年尺度冷暖阶段的干湿格局变化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 18-25.
[8] 蒋诗威,周鑫. 中国东南地区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夏季风降水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7): 697-705.
[9] 高峰,赵雪雁,宋晓谕,王宝,王鹏龙,牛艺博,王伟军,黄春林. 面向 SDGs的美丽中国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3): 295-305.
[10] 张宸嘉, 方一平, 陈秀娟.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9): 969-982.
[11] 陈亮, 段建平, 马柱国. 大气环流形势客观分型及其与中国降水的联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4): 396-403.
[12] 王建, 车涛, 李震, 李弘毅, 郝晓华, 郑照军, 肖鹏峰, 李晓峰, 黄晓东, 钟歆玥, 戴礼云, 李红星, 柯长青, 李兰海. 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 12-15.
[13] 吴绍洪, 高江波, 戴尔阜, 赵东升, 尹云鹤, 杨琳, 郑景云, 潘韬, 杨勤业. 中国陆地表层自然地域系统动态研究:思路与方案[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569-576.
[14] 陈晓龙, 周天军. 使用订正的“空间型标度”法预估1.5 ℃温升阈值下地表气温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4): 435-445.
[15] 汪品先. 未雨绸缪——迎接大洋钻探学术新计划的制定[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12): 1229-1235.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