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丽晓, 刘秦玉. 海洋涡旋在模态水形成与输运中的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9): 883-898. |
[2] |
刘秦玉,张苏平,贾英来. 冬季黑潮延伸体海域海洋涡旋影响局地大气强对流的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5): 441-451. |
[3] |
效存德,陈卓奇,江利明,丁明虎,窦挺峰. 格陵兰冰盖监测、模拟及气候影响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8): 781-786. |
[4] |
王萌,张艳伟,刘志飞,吴家望. 南海北部中尺度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的统计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10): 1069-1080. |
[5] |
温家洪, 袁穗萍, 李大力, 王璐阳, 张敏, 杜士强. 海平面上升及其风险管理[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4): 350-360. |
[6] |
李丽, 徐沁. 上新世以来巽他陆架海平面变化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11): 1126-1136. |
[7] |
翁成郁. 巽他区域地质气候环境演变与陆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与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11): 1163-1173. |
[8] |
李悦, 王汝建, 李文宝. 利用有孔虫氧同位素重建古海平面变化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3): 310-319. |
[9] |
张华, 韩广轩, 王德, 薛钦昭, 骆永明. 基于生态工程的海岸带全球变化适应性防护策略[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9): 996-1005. |
[10] |
卢汐, 宋金明, 袁华茂, 李宁. 黑潮与毗邻陆架海域的碳交换[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2): 214-225. |
[11] |
段静, 陈朝晖, 吴立新. 黑潮源区海流季节内变化观测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4): 523-530. |
[12] |
贺子丁,刘志飞,李建如,谢昕. 南海西部54万年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反映的古环境演变[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3): 327-336. |
[13] |
王国栋, 康建成, Han Guoqi, 刘超, 闫国东. 中国东海海平面变化多尺度周期分析与预测[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6): 678-684. |
[14] |
魏玉利,王 鹏,赵美训,张传伦. 黑潮源区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2): 212-219. |
[15] |
马浩,李春. 南大洋淡水通量的气候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2): 14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