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向书旗, 陈静, 游超. 中国植被火燃烧格局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2): 207-220. |
[2] |
张璐, 王伟, 贾国栋, 伊凯, 张振卿. 近1 100年来小兴安岭火灾演化历史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23, 38(11): 1173-1185. |
[3] |
汤秋鸿,刘星才,李哲,运晓博,张学君,于强,李俊,张永勇,崔惠娟,孙思奥,张弛,唐寅,冷国勇. 陆地水循环过程的综合集成与模拟[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2): 115-123. |
[4] |
王思佳,刘鹄,赵文智,李中恺. 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可持续性研究评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2): 210-223. |
[5] |
常海钦,付亚龙,林鑫,张苗苗,孟刚刚. 流域盆地化学风化强度空间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以长江和珠江为例[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1): 93-102. |
[6] |
刘学, 张志强, 郑军卫, 赵纪东, 王立伟. 关于人类世问题研究的讨论[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5): 640-649. |
[7] |
邬建国, 何春阳, 张庆云, 于德永, 黄甘霖, 黄庆旭.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12): 1315-1324. |
[8] |
贾永锋,郭华明. 高砷地下水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1): 51-61. |
[9] |
杨秋明,宋娟,李熠,谢志清,黄世成,钱玮. 全球大气季节内振荡对长江流域持续暴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8): 876-884. |
[10] |
陈晓宏,涂新军,谢平,李艳. 水文要素变异的人类活动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8): 800-811. |
[11] |
史威,李世杰,马春梅,朱诚,张蕾. 中坝和中堡岛遗址文化堆积连续性的自然及人类活动因素[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5): 523-532. |
[12] |
王革丽,吕达仁,杨培才. 人类活动对大气臭氧层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3): 331-337. |
[13] |
肖生春,肖洪浪. 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7): 748-755. |
[14] |
赵哈林,大黑俊哉,周瑞莲,李玉霖,左小安,黄刚.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质草地植被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4): 408-414. |
[15] |
王芳,葛全胜. “地球系统过程与人类活动”2006年联合学术会议简报[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4): 433-4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