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 2021, Vol. 36 ›› Issue (4): 413 -420.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1.039

研究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强化我国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思考与建议
吴园涛 1( ), 段晓男 2, 沈刚 1, 殷建平 3 , 4, 张偲 3 , 4( )   
  1. 1.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北京 100864
    2.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北京 100864
    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
    4.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 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广州 510301
  • 收稿日期:2021-01-11 修回日期:2021-03-25 出版日期:2021-05-31
  • 通讯作者: 张偲 E-mail:ytwu@cashq.ac.cn;zhsimd@scsio.ac.cn
  •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南海环境变化”(XDA13000000)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orces in the Marine Field of China

Yuantao WU 1( ), Xiaonan DUAN 2, Gang SHEN 1, Jianping YIN 3 , 4, Si ZHANG 3 , 4( )   

  1. 1.Bereau of Major R&D Program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864,China
    2.Bereau of Frontier Sciences and Educ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864,China
    3.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301,China
    4.Innovation Academy of South China Sea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301,China
  • Received:2021-01-11 Revised:2021-03-25 Online:2021-05-31 Published:2021-05-31
  • Contact: Si ZHANG E-mail:ytwu@cashq.ac.cn;zhsimd@scsio.ac.cn
  • About author:WU Yuantao (1983-), male,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areas includ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sks management. E-mail: ytwu@cashq.ac.cn
  • Supported by:
    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research of South China Sea”(XDA 13000000)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海洋强国建设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了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一流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机构改革创新的实践和经验,并对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要聚焦最紧迫、最真实的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在事关我国海洋核心利益的重点方向进行战略布局,以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The marine area is a strategic area of China, and the building of a strong marin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ilding of a worl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dhering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depend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rin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marine n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rst clas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s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s, analyzes China's construction layout of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s in the field of marine science,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marine scienc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puts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in the marine field.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in the marine field, we must focus on the most urgent and real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doing something, leaving something", make strategic layout in the key directions related to China's marine core interests, rely on forward-looking and strategic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tate as the organizer of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ritime power.

中图分类号: 

表1 我国海洋领域主要国家级科研机构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major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s marine field
单位名称

创建

时间

地点 员工数量/人 大科学装置和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和优势学科
中国科学院海洋 研究所 1950年 青岛 735 “科学”、“创新”系列科考船、近海海洋观测网络、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 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
中国科学院沈阳 自动化研究所 1958年 沈阳 总数1 274人,其中海洋领域300人 “海翼”水下滑翔机、“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潜龙”系列自主水下机器人 水下智能装备及系统
中国科学院南海 海洋研究所 1959年 广州 656 “实验”系列科考船、南海海洋观测网络、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 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声学 研究所 1964年 北京 857

“实验1”号科考船、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

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通信声学
中国科学院烟台 海岸带研究所 2006年 烟台 229 “创新”系列科考船 海岸带生态环境安全、资源保育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1年 三亚 215 “探索”系列科考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 深海环境与生态过程、深海地质构造、沉积演变及其油气矿产资源、深海环境下的生物学特征、深海工程技术和装备
自然资源部第一 海洋研究所 1958年 青岛 600 “向阳红01”和“向阳红18”科考船 海洋资源与环境地质;海洋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方法;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和海岛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部第三 海洋研究所 1959年 厦门 435 “向阳红03”科考船、国家级深海微生物资源库 深海生物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全球变化与区域海洋响应、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应用海洋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 海洋研究所 1966年 杭州 400 “向阳红10”科考船、“大洋号”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 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947年 青岛 403 “蓝海101”号、“北斗”号、“中渔科101”号、“中渔科102”号海洋渔业综合调查船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1953年 广州 310 “南锋”号、“南锋2”号渔业资源调查船 南海区域从事热带亚热带水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产高新技术和水产重大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1958年 上海 450 “蓝海201”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 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河口与近海渔业生态学、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等
表1 我国海洋领域主要国家级科研机构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major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s marine field
单位名称

创建

时间

地点 员工数量/人 大科学装置和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和优势学科
中国科学院海洋 研究所 1950年 青岛 735 “科学”、“创新”系列科考船、近海海洋观测网络、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 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
中国科学院沈阳 自动化研究所 1958年 沈阳 总数1 274人,其中海洋领域300人 “海翼”水下滑翔机、“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潜龙”系列自主水下机器人 水下智能装备及系统
中国科学院南海 海洋研究所 1959年 广州 656 “实验”系列科考船、南海海洋观测网络、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 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声学 研究所 1964年 北京 857

“实验1”号科考船、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

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通信声学
中国科学院烟台 海岸带研究所 2006年 烟台 229 “创新”系列科考船 海岸带生态环境安全、资源保育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1年 三亚 215 “探索”系列科考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 深海环境与生态过程、深海地质构造、沉积演变及其油气矿产资源、深海环境下的生物学特征、深海工程技术和装备
自然资源部第一 海洋研究所 1958年 青岛 600 “向阳红01”和“向阳红18”科考船 海洋资源与环境地质;海洋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方法;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和海岛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部第三 海洋研究所 1959年 厦门 435 “向阳红03”科考船、国家级深海微生物资源库 深海生物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全球变化与区域海洋响应、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应用海洋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 海洋研究所 1966年 杭州 400 “向阳红10”科考船、“大洋号”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 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947年 青岛 403 “蓝海101”号、“北斗”号、“中渔科101”号、“中渔科102”号海洋渔业综合调查船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1953年 广州 310 “南锋”号、“南锋2”号渔业资源调查船 南海区域从事热带亚热带水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产高新技术和水产重大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1958年 上海 450 “蓝海201”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 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河口与近海渔业生态学、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等
表2 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情况
Table 2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s in China's marine field

科技创新

基地类型

科技创新基地名称 建设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建设地点 主管部门
试点国家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 国家实验室 科技部、山东省、青岛市 2013年批复、 2015年试点 山东青岛 科学技术部
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978年 北京 中国科学院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1986年 辽宁大连 教育部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1989年 上海 教育部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1992年 上海 教育部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2005年 福建厦门 教育部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2005年 上海 教育部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2006年 浙江杭州 自然资源部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11年 广东广州 中国科学院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矿冶研究院 2007年 湖南长沙 国资委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0年 北京 国资委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 重点实验室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湖南湘潭 湖南省科技厅
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年 山东青岛 青岛市科技局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公司 2015年 辽宁鞍山 辽宁省科技厅
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 山东青岛 青岛市科技局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〇二研究所 2015年 江苏无锡 国资委
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7年 北京 国资委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海 制药厂 1996年 山东青岛 教育部
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 山东青岛 山东省科技厅
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2007年 天津 自然资源部
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 2016年 海南海口 海南省科技厅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 2002年 广东广州 教育部
国家工程实验室 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1年 北京 国资委
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第七〇八研究所 2016年 上海 国资委
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 湖北武汉 国资委
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年 山东东营 教育部
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一一研究所 2016年 上海 国资委
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七五〇试验场 2016年 云南昆明 国资委
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 国家工程实验室 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 山东青岛 山东省发改委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 水产研究所 2011年 山东青岛 农业农村部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2018年 天津 自然资源部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5年 山东青岛 中国科学院
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5年 广东大亚湾 中国科学院
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6年 海南三亚 中国科学院
山东青岛海水大气环境材料腐蚀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 腐蚀研究所 2007年 山东青岛 国资委
浙江舟山海水环境材料腐蚀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钢铁研究总院舟山海洋 腐蚀研究所 2007年 浙江舟山 国资委
表2 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情况
Table 2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s in China's marine field

科技创新

基地类型

科技创新基地名称 建设依托单位 成立时间 建设地点 主管部门
试点国家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 国家实验室 科技部、山东省、青岛市 2013年批复、 2015年试点 山东青岛 科学技术部
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1978年 北京 中国科学院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连理工大学 1986年 辽宁大连 教育部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师范大学 1989年 上海 教育部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1992年 上海 教育部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 2005年 福建厦门 教育部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2005年 上海 教育部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2006年 浙江杭州 自然资源部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11年 广东广州 中国科学院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沙矿冶研究院 2007年 湖南长沙 国资委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0年 北京 国资委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 重点实验室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湖南湘潭 湖南省科技厅
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0年 山东青岛 青岛市科技局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 鞍钢集团公司 2015年 辽宁鞍山 辽宁省科技厅
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 山东青岛 青岛市科技局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〇二研究所 2015年 江苏无锡 国资委
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7年 北京 国资委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海 制药厂 1996年 山东青岛 教育部
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 山东青岛 山东省科技厅
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2007年 天津 自然资源部
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 2016年 海南海口 海南省科技厅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 2002年 广东广州 教育部
国家工程实验室 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 2011年 北京 国资委
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第七〇八研究所 2016年 上海 国资委
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 湖北武汉 国资委
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年 山东东营 教育部
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一一研究所 2016年 上海 国资委
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 工程实验室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七五〇试验场 2016年 云南昆明 国资委
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 国家工程实验室 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 山东青岛 山东省发改委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 水产研究所 2011年 山东青岛 农业农村部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2018年 天津 自然资源部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5年 山东青岛 中国科学院
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5年 广东大亚湾 中国科学院
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006年 海南三亚 中国科学院
山东青岛海水大气环境材料腐蚀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 腐蚀研究所 2007年 山东青岛 国资委
浙江舟山海水环境材料腐蚀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钢铁研究总院舟山海洋 腐蚀研究所 2007年 浙江舟山 国资委
1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road of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nd the world [M]. Beijing:Science Press, 2018.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road of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nd the world [M]. Beijing:Science Press, 2018.
中国科学院. 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中国科学院. 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2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rategic Research Group. China's roadmap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2050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rategic Research Group. China's roadmap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2050 [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战略研究组. 中国至2050年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战略研究组. 中国至2050年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 BAI Chunli. Overview of major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13.
BAI Chunli. Overview of major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M]. Beijing: Science Press,2013.
白春礼.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概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白春礼.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概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4 LI Dahai, XIE Weiwei, LI Yingmin.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aboratory in marine field[J]. China Ocean Economy, 2018(1): 167-180.
LI Dahai, XIE Weiwei, LI Yingmin.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aboratory in marine field[J]. China Ocean Economy, 2018(1): 167-180.
李大海,解玮玮,李英敏.关于在海洋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思考[J].中国海洋经济,2018(1):167-180.
李大海,解玮玮,李英敏.关于在海洋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思考[J].中国海洋经济,2018(1):167-180.
5 CHEN Chun, GAO Feng, LU Jingliang,et al. Analysis o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key layout of Japan and the inspirations to China[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6, 31(12):1 247-1 254.
CHEN Chun, GAO Feng, LU Jingliang,et al. Analysis o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key layout of Japan and the inspirations to China[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6, 31(12):1 247-1 254.
陈春,高峰,鲁景亮,等.日本海洋科技战略计划与重点研究布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 2016,31(12):1 247-1 254.
陈春,高峰,鲁景亮,等.日本海洋科技战略计划与重点研究布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 2016,31(12):1 247-1 254.
6 WANG Jinping, ZHANG Zhiqiang, GAO Feng,et al. The key layout of UK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4,29(7): 865-873.
WANG Jinping, ZHANG Zhiqiang, GAO Feng,et al. The key layout of UK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4,29(7): 865-873.
王金平,张志强,高峰,等.英国海洋科技计划重点布局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7):865-873.
王金平,张志强,高峰,等.英国海洋科技计划重点布局及对我国的启示[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7):865-873.
7 WANG Xu.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global well-known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s [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2018,30(9):46-50.
WANG Xu.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global well-known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s [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2018,30(9):46-50.
王旭.全球知名海洋学机构的分析与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9):46-50.
王旭.全球知名海洋学机构的分析与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9):46-50.
8 JIA Baoyu, WANG Jianfang, WANG Junting.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33(6): 544-552.
JIA Baoyu, WANG Jianfang, WANG Junting.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33(6): 544-552.
贾宝余,王建芳,王君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6):544-552.
贾宝余,王建芳,王君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6):544-552.
9 ZHONG Shaoying, LIANG Shangpeng, NIE Xiaowei. Research on nation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l fund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31(11): 1 261-1 270.
ZHONG Shaoying, LIANG Shangpeng, NIE Xiaowei. Research on nation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l fund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31(11): 1 261-1 270.
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 261-1 270.
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 261-1 270.
[1] 王奕佳,刘焱序,宋爽,傅伯杰. 水—粮食—能源—生态系统关联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7): 684-693.
[2] 吴殿廷, 张文新, 王彬.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3): 223-232.
[3] 张菁,路紫,杜欣儒,杜晓辉,高玉健. 京津石多机场系统航空流运行结构及其对比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2): 1281-1291.
[4] 蔡运龙. 生态问题的社会经济检视[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7): 742-749.
[5] 苗毅, 刘海猛, 宋金平, 戴特奇. 青藏高原交通设施建设及影响评价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3): 308-318.
[6] 童磊,郑珂,苏飞. 生计脆弱性概念、分析框架与评价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2): 209-217.
[7] 葛玉娟,赵宇鸾,任红玉. 山区耕地细碎化对不同利用方式农地集约度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2): 180-188.
[8] 陈明星,周园,郭莎莎,黄莘绒. 新型城镇化研究的意义、目标与任务[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9): 974-983.
[9] 陈会,李阳兵,唐家发. 贵州坝子现代农业功能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9): 962-973.
[10] 杜欣儒,路紫,董雅晴,丁疆辉. 机场终端空域航空流量热区云图模型及其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案例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8): 879-888.
[11] 刘小茜,裴韬,舒华,高锡章.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7): 765-777.
[12] 高峰,赵雪雁,宋晓谕,王宝,王鹏龙,牛艺博,王伟军,黄春林. 面向 SDGs的美丽中国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3): 295-305.
[13] 张宸嘉, 方一平, 陈秀娟.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9): 969-982.
[14] 宋世雄, 刘志锋, 何春阳, 赵瑞, 任强. 城市扩展过程对自然生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0): 1094-1104.
[15] 魏彦强, 李新, 高峰, 黄春林, 宋晓谕, 王宝, 马瀚青, 王鹏龙.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及中国应对策略[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0): 1084-1093.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