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原世伟, 李新, 杜二虎. 多主体建模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9): 899-910. |
[2] |
刘秦玉,张苏平,贾英来. 冬季黑潮延伸体海域海洋涡旋影响局地大气强对流的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5): 441-451. |
[3] |
刘小茜,裴韬,舒华,高锡章.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7): 765-777. |
[4] |
宁晓菊,张丽君,秦耀辰,刘凯. 60年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适宜生长区的时空分布[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2): 191-201. |
[5] |
安俊岭, 陈勇, 屈玉, 陈琦, 庄炳亮, 张平文, 吴其重, 徐勤武, 曹乐, 姜海梅, 陈学舜, 郑捷. 全耦合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5): 445-454. |
[6] |
曲建升, 肖仙桃, 曾静静. 国际气候变化科学百年研究态势分析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1): 1193-1202. |
[7] |
周洪建. 当前全球减轻灾害风险平台的前沿话题与展望——基于2017年全球减灾平台大会的综述与思考[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7): 688-695. |
[8] |
何霄嘉, 王敏, 冯相昭. 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可行性与途径探讨[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5): 560-567. |
[9] |
方修琦, 张頔旸. 气候变化影响区域文明发展演化的主要表现方式[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11): 1218-1225. |
[10] |
史培军, 王爱慧, 孙福宝, 李宁, 叶涛, 徐伟, 王静爱, 杨建平, 周洪建. 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8): 775-781. |
[11] |
毛克宇. 梨树断陷营城组致密砂岩测井流体识别方法及其适应性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10): 1056-1066. |
[12] |
吴炳方, 邢强. 遥感的科学推动作用与重点应用领域[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7): 751-762. |
[13] |
杨建平, 丁永建, 方一平, 秦大河. 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体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5): 517-529. |
[14] |
李佳霖, 秦松. 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4): 477-486. |
[15] |
黄邦钦, 柳欣. 边缘海浮游生态系统对生物泵的调控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3): 385-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