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史培军, 王爱慧, 孙福宝, 李宁, 叶涛, 徐伟, 王静爱, 杨建平, 周洪建. 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制及评估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8): 775-781. |
[2] |
任国玉, 任玉玉, 李庆祥, 徐文慧. 全球陆地表面气温变化研究现状、问题和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8): 934-946. |
[3] |
高涛, 谢立安. 近50年来中国极端降水趋势与物理成因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5): 577-589. |
[4] |
邬建国, 何春阳, 张庆云, 于德永, 黄甘霖, 黄庆旭.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12): 1315-1324. |
[5] |
陈泮勤,程邦波,王芳,曲建升. 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辨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1): 69-75. |
[6] |
刘小茜,王仰麟,彭建. 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8): 917-928. |
[7] |
申彦波,赵宗慈,石广玉. 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因子及其可能的气候效应最新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9): 915-924. |
[8] |
许强,陈伟,张倬元. 对我国西南地区河谷深厚覆盖层成因机理的新认识[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5): 448-456. |
[9] |
曲建升,葛全胜,张雪芹. 全球变化及其相关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比较[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2): 1277-1284. |
[10] |
孙军. 今生颗石藻的有机碳泵和碳酸盐反向泵[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12): 1231-1239. |
[11] |
张强;韩永翔;宋连春.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9): 990-998. |
[12] |
吴金水;童成立;刘守龙. 亚热带和黄土高原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1): 131-137. |
[13] |
李晶莹,张经. 流域盆地的风化作用与全球气候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17(3): 411-419. |
[14] |
刘全根. 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15(2): 154-164. |
[15] |
郑景云,葛全胜,张丕远. 气候突变:史实与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14(2): 177-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