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推动城市的物理转型,导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改变人们的行为活动模式和为周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基于"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455篇、中国知网的321篇期刊文章,采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和文献可视化工具,通过软件CiteSpace 中的热点词聚类和Google Earth进行文献的地理可视化,探讨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影响的研究状况。对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进行系统的分类、归纳、整理并予以评述,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得到4个方面的结论:①国内外所涉及的热门研究主题基本相同,但相较而言,国内外研究侧重点和尺度有所不同。②城市轨道交通普遍会给周围的住宅和商业造成溢价,对人口密度而言,郊区的影响比市中心大,并且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③在“大数据”时代利用“3S”工具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4点看法:①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更趋向综合性与人文性。②国外的开发模式在国内应用会存在不适,应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发展完善。③理论上共享单车能拓展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④科学合理地划分轨道交通沿线的缓冲区有助于精细统计土地利用变化面积。
中图分类号:
[1] |
张斌, 卫丹琪, 丁乙, 姜洪涛, 尹剑. 基于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的珠江流域城市碳排放估算及其时空动态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4, 39(3): 317-328. |
[2] |
王青山, 常超, 吴来源, 张兴亮.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国黑色页岩研究现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3, 38(12): 1224-1242. |
[3] |
段伟利, 邹珊, 陈亚宁, 李稚, 方功焕. 1879-2015年巴尔喀什湖水位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9): 950-961. |
[4] |
房婷婷, 付广裕. 卫星重力与地球重力场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5): 543-552. |
[5] |
曹天正, 韩冬梅, 宋献方, 刘伟, 杜荻. 滨海地区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2): 154-166. |
[6] |
陈会,李阳兵,唐家发. 贵州坝子现代农业功能分布特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9): 962-973. |
[7] |
龙花楼, 曲艺, 屠爽爽, 李裕瑞, 戈大专, 张英男, 马历, 王文杰, 王婧.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5): 455-463. |
[8] |
何尹杰, 吴大放, 刘艳艳.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2): 1259-1271. |
[9] |
沈巍, 许清海, 李建勇, 李曼玥, 张攀攀, 卢静瑶. 山区小流域花粉植被土地利用的关系:定量检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9): 972-982. |
[10] |
宗庆霞, 窦磊, 侯青叶, 杨忠芳, 游远航, 唐志敏. 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重金属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例[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8): 875-884. |
[11] |
李强.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度岩溶学研究热点[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5): 535-545. |
[12] |
段金龙, 张学雷, 李卫东, 李滨. 土壤多样性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9): 995-1002. |
[13] |
华文剑, 陈海山, 李兴.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9): 1025-1036. |
[14] |
张良侠, 胡中民, 樊江文, 邵全琴, 唐风沛.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6): 691-699. |
[15] |
张良侠, 胡中民, 樊江文, 邵全琴, 唐风沛. 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014(6): 691-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