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评价方法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球可比的、可测度的直观且综合的指标,有明显的政策含义,是迄今提出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众多指标中最受生态经济学界关注、推崇和广泛应用的一个指标。评介了生态足迹方法模型的优缺点,综述了国际上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研究前沿,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迹研究应该尽快开展的工作:①生态足迹方法模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②丰富生态足迹方法模型携带的信息量和政策内涵;③社会经济系统新陈代谢以及人类对初级生产力的占用研究;④消费模式与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的关系;⑤物质流核算帐户研究和生态包袱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
[1] |
黄恩清,孔乐,田军. 冷水珊瑚测年与大洋中—深层水碳储库[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12): 1243-1251. |
[2] |
安艳玲, 吕婕梅, 罗进, 吴起鑫, 秦立. 赤水河流域岩石化学风化及其对大气CO
2的消耗[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2): 179-188. |
[3] |
孙学军, 康世昌, 张强弓, 丛志远. 山地冰川消融过程中汞的行为及环境效应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589-598. |
[4] |
杨占红, 罗宏, 薛婕, 张保留. 中印两国碳排放形势及目标比较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7): 764-773. |
[5] |
杨占红, 吕连宏, 曹宝, 王晓, 罗宏. 国际能源消费特征比较分析及中国发展建议[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1): 94-102. |
[6] |
王勤花, 张志强, 曲建升. 家庭生活碳排放研究进展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12): 1305-1312. |
[7] |
张俊辉,夏敦胜,张英,刘宇航. 中国泥炭记录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气候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1): 42-51. |
[8] |
卿文武,陈仁升,刘时银,韩海东,王建. 两类度日模型在天山科其喀尔巴西冰川消融估算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4): 409-416. |
[9] |
樊杰,李平星. 基于城市化的中国能源消费前景分析及对碳排放的相关思考[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1): 57-65. |
[10] |
马忠,石培基,胡科. 张掖市产业部门用水关联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6): 666-672. |
[11] |
樊杰,李平星,梁育填. 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框架——支撑我国环境外交的碳排放研究新思路[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1): 61-68. |
[12] |
刘冠中,王建军,王在华,蒋靖祥,谢周敏,李秦. 独山子台跨断层垂直形变观测资料干扰消除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5): 523-531. |
[13] |
王雪梅,张志强,熊永兰. 国际生态足迹研究态势的文献计量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8): 872-878. |
[14] |
张志强. 地球难以承载人类重负——《生命行星报告2004》解读[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4): 378-383. |
[15] |
龙爱华;徐中民;张志强. 虚拟水理论方法与西北4省(区)虚拟水实证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4): 577-5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