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 1990, Vol. 5 ›› Issue (4): 19 -22.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0.04.0019

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国油气形成模拟实验概述
关德师,王岑红,洪峰,边玉平   
  1.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收稿日期:1989-11-14 修回日期:1990-01-05 出版日期:1990-07-01
  • 通讯作者: 关德师
  • Received:1989-11-14 Revised:1990-01-05 Online:1990-07-01 Published:1990-07-01

模拟实验是揭示各类干酪根的组成、结构及其成烃模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此项工作始于60年代,80年代初煤成气研究期间此项工作有了较大进展,1986年以来又有了新的突破,主要取得的成就有:C6—C14轻烃收集计量;各类有机质成烃途径及产率;生物气的形成等。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等,1979,青海湖综合考察报告,科学出版社。
[2] 徐振泰、左顺林,1981,干酪根向油、气演化的热变模拟实验,石油学报,增刊。
[3] 王新洲,1982,烃类类型及其生物成因的探讨——生物样品模拟热解试验,石油实验地质,第4卷,第3期。
[4] 黄第藩、李晋超等,1984,陆相有机质演化和成烃机理,石油工业出版社。
[5] 程克明、沈光球,1985,生油层定量评价方法研究,科学通报,第6期。
[6] 杨天宇、王涵云,1983,褐煤干酪根煤化作用成气的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第6期。
[7] 张文正、徐正球,1986,低阶煤热演化生烃模拟实验研究,天然气工业,第2期。
[8] 方祖康、陈章明等,1984,大雁褐煤在煤化模拟实验中的产物特征,大庆石油学院学报,第3期。
[9] 张文正、刘桂霞等,1987,低阶煤及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模拟实验,煤成气地质研究,pp, 222-228,石油工业出版社。
[10] 关德师、戚厚发等,1987,煤和煤系泥岩产气率实验结果讨论,煤成气地质研究,pp. 182-193,石油工业出版社。
[11] 徐永昌等,1986,煤系有机质热模拟产物的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生物、气体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研究年报》,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2] 王涵云、杨天宇,1986,从模拟实验讨论甲烷气的下限和深部地层找气的可能性,天然气勘探、石油地质进展丛书3,石油工业出版社。
[13] 朱家蔚、许化政,1987,利用稳定碳同位素研究混合气中的煤成气比例,煤成气地质研究,pp.175-181,石油工业出版社。
[14] 张文正、裘戈,1989,热模拟中轻烃的收集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天然气地质研究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
[15] 张义纲等,1988,小样品催化热解模拟实验和生气率测定方法,中国煤成气研究,地质出版社。
[16] 李生杰,1988,褐煤煤化作用模拟实验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煤成气研究,地质出版社。
[17] 程克明、关德师等,1989,源岩热演化过程中天然气生成量的计其,天然气地质研究论文集,石油工业出版社。

[1] 张富贵, 周亚龙, 孙忠军, 方慧, 杨志斌, 祝有海. 中国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3): 276-287.
[2] 郑明贵,李期. 中国 20202030年石油资源需求情景预测[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3): 286-296.
[3] 李欣泽,金会军,吴青柏. 多年冻土区天然气管道压气站失效情境下应对方案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11): 1127-1136.
[4] 蔡郁文, 王华建, 王晓梅, 何坤, 张水昌, 吴朝东. 铀在海相烃源岩中富集的条件及主控因素[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2): 199-208.
[5] 肖红平, 林畅松, 彭涌, 魏伟, 张金华, 张巧珍. 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概念内涵及实例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1): 21-33.
[6] 夏少红, 曹敬贺, 万奎元, 范朝焰, 孙金龙. OBS广角地震探测在海洋沉积盆地研究中的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11): 1111-1124.
[7] 曾溅辉, 杨智峰, 冯枭, 乔俊程, 张忠义. 致密储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6): 651-661.
[8] 刘乐乐,张旭辉,鲁晓兵. 天然气水合物地层渗透率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7): 733-746.
[9] 孙治雷,何拥军,李 军,黄 威,李 清,李季伟,王 丰. 海洋环境中甲烷厌氧氧化机理及环境效应[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11): 1262-1273.
[10] 叶黎明,罗鹏,杨克红. 天然气水合物气候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5): 565-574.
[11] 陈礼仪,王 胜,张永勤. 高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低温泥浆基础液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5): 469-473.
[12] 张建勇,刘文汇,腾格尔,王晓锋,卿颖,马凤良. 硫化氢形成与C 2+气态烷烃形成的同步性研究——几个模拟实验的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4): 390-400.
[13] 吴青柏,程国栋. 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2): 111-119.
[14] 李清,王家生,王晓芹,陈祈,陈洪仁. IODP 311航次底栖有孔虫碳稳定同位素对天然气水合物地质系统的指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1): 1161-1166.
[15] 吉利明,李林涛,吴涛,张晓宝,周世新. 柴达木盆地始新统沟鞭藻及其油源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3): 221-226.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