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强, 郑永光, 井宇, 冯典, 刘菊菊. 我国短时强降水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1): 21-38. |
[2] |
黄婉彬,鄢春华,张晓楠,邱国玉. 城市化对地下水水量、水质与水热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 35(5): 497-512. |
[3] |
陈亮, 段建平, 马柱国. 大气环流形势客观分型及其与中国降水的联系[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4): 396-403. |
[4] |
吴曼. 海水中过氧化氢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7): 765-773. |
[5] |
朱亚乔,刘元波. 地面雨滴谱观测技术及特征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6): 685-694. |
[6] |
吴巧燕. “海洋混合层日变化的分布和成因研究”研究成果介绍[J]. 地球科学进展, 2013, 28(10): 1175-1176. |
[7] |
薛羽君,白爱娟,李 典. 四川盆地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和个例模拟[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8): 885-894. |
[8] |
余珊珊,辛晓洲,柳钦火. 大气下行长波辐射参数化模型的比较[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7): 751-762. |
[9] |
孙维君,秦翔,徐跃通,吴秀平,刘宇硕,任贾文.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辐射各分量年变化特征[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3): 347-354. |
[10] |
刘新,刘晓汝,马耀明,李伟平. 喜马拉雅北部地区春季大气特征及日变化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8): 836-843. |
[11] |
陈泮勤,程邦波,王芳,曲建升. 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辨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1): 69-75. |
[12] |
黄安宁,张耀存,朱坚.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国夏季降水日变化模拟的影响[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1): 1174-1184. |
[13] |
施斌,刘春,王宝军,赵理政. 城市热岛效应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及灾害效应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1): 1167-1173. |
[14] |
任国玉. 气候变暖成因研究的历史、现状和不确定性[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0): 1084-1091. |
[15] |
刘新,吴国雄,李伟平. 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和环流场的日变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12): 1273-1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