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 1999, Vol. 14 ›› Issue (1): 1 -3.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9.01.0001

   下一篇

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   
  • 出版日期:1999-02-01
  • Online:1999-02-01 Published:1999-02-01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咨询活动,在1997 年11 月向国务院提交的《中国水问题的出路》咨询建议中,明确指出“水问题将成为21 世纪我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重大问题”。
鉴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黄河断流时间年趋延长,断流河段不断延伸,断流频次不断增加,1998 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将黄河断流问题作为重点咨询内容,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与40 余位有关专家共商缓解黄河断流对策。7 月上旬,两院院士、专家对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陕西、宁夏四省区20 余个市、地、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分别与四省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百余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当地干部等进行了6 次座谈,在广泛听取各级政府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缓解黄河断流的对策与建议》。
《建议》详细说明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严峻态势,强调黄河下游的频繁断流不仅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更为严重的是黄河下游长期处于小流量或断流状态,使淤积在下游河道内泥沙的主要位置由滩地转向主河槽;而淤积则使黄河中下游尤其是下游防汛日益困难,洪灾威胁在逐年加剧。一旦遭遇特大洪水,将会再次出现黄河决口改道的灾难。
《建议》指出“黄河断流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而以人为因素为主”。一方面,黄河水资源“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引用水量超过黄河负载能力,这是造成断流的直接原因,而缺乏统一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是断流的根本原因。
院士、专家一致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和警惕黄河断流的隐患,及早采取措施,对黄河险情加紧研究和提防,结束人为因素对黄河造成的危害。建议在“国家统管、依法治理”、“重点实行引黄渠灌区节水”和“加快西线调水前期工作与增加黄河干流水量调蓄能力”几方面采取措施。通过“建立统一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制定《黄河法》确立流域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在重点实行引黄灌区节水的同时调整水价,加强经济调控;加快西线调水,增加黄河干流水量调蓄能力并将西线增补黄河水的可能性研究列入“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中图分类号: 

[1] 范成新, 刘敏, 王圣瑞, 方红卫, 夏星辉, 曹文志, 丁士明, 侯立军, 王沛芳, 陈敬安, 游静, 王菊英, 盛彦清, 朱伟. 20年来我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4): 346-374.
[2] 金荣花,马杰,任宏昌,尹姗,蔡芗宁,黄威. 我国 1030天延伸期预报技术进展与发展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8): 814-825.
[3] 蒋俊霞,杨丽薇,李振朝,高晓清. 风电场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10): 1038-1049.
[4] 邓伟, 赵伟, 刘斌涛, 南希, 孔博. 基于“一带一路”的南亚水安全与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7): 687-701.
[5] 龙花楼, 曲艺, 屠爽爽, 李裕瑞, 戈大专, 张英男, 马历, 王文杰, 王婧. 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5): 455-463.
[6] 黄存瑞, 王琼. 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早期信号捕捉及应对策略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1): 1105-1111.
[7] 魏彦强, 李新, 高峰, 黄春林, 宋晓谕, 王宝, 马瀚青, 王鹏龙.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及中国应对策略[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10): 1084-1093.
[8] 王斌, 常宏, 段克勤. 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与环境效应:进展与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7): 707-715.
[9] 孙学军, 康世昌, 张强弓, 丛志远. 山地冰川消融过程中汞的行为及环境效应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7, 32(6): 589-598.
[10] 黄小平, 张景平, 江志坚. 人类活动引起的营养物质输入对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与调控原理[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9): 961-969.
[11] 张学珍, 于志博, 郑景云, 郝志新.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气候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 30(11): 1198-1209.
[12] 李颖虹,王凡,任小波. 海洋观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趋势与对策思考[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7): 715-722.
[13] 邓铭江,龙爱华,李湘权,章毅,雷雨. 中亚五国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合作及其问题分析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12): 1337-1346.
[14] 张永民.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6): 662-667.
[15] 刘志飞,拓守廷. IODP计划的新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12): 1318-1324.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