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丢失啦

极端高温

        今年以来,极端高温天气频繁 “肆虐” 全球多地。在亚洲,印度部分地区气温一度逼近 50℃;在欧洲,英国遭遇异常热浪,气温屡破纪录,法国多地也持续经受高温 “烤” 验。而在北美,美国西南部长期笼罩在极端高温之下,影响范围甚广。这种极端高温天气并非孤立现象,它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致使中暑病例激增,还对农业、能源、交通等诸多领域造成冲击,农作物减产、电力供应紧张、道路变形等问题层出不穷。

       本虚拟专刊聚焦极端高温,汇集前沿研究,从成因探究、影响剖析到应对策略研讨,旨在为深入理解并有效抵御极端高温提供有力支撑,期望能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贡献智慧。

共找到 2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与评述
    华文剑, 冯慧婷, 崔亚朱, 胡宇涵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5): 456-472.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5.023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温热浪,引发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受长达1个多月的破纪录高温与干旱影响,此次极端事件对人类、经济和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加剧了粮食不安全的状况,阻碍了可持续发展。全面认识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对于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事件变化的原因,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的影响,以及评估可能面临的气候风险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回顾了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的主要特征、形成机制和原因,以及近3年来对此次极端高温事件的研究进展,发现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高温是一次罕见的极端热事件,该事件主要是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等环流异常,“三重”La Niña(连续3年发生的La Niña事件)、大西洋和印度洋等海温强迫,以及土壤湿度—气温等陆气反馈等综合作用造成。除了自然变率的贡献,人类活动也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因素。随着全球变暖,此类极端高温事件将会成为常态。最后,讨论了极端高温相关的研究要点、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研究论文
    张井勇, 杨占梅, 吴凌云
    地球科学进展. 2025, 40(5): 516-524.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5.040

    夏季极端高温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人们的健康与生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等均造成严重威胁。面向防范和应对高温相关灾害风险的国家重大需求,基于科学新认识张井勇团队自主研发了我国夏季极端高温预测模型系统并开展了实际应用。2018年以来该预测模型系统的实际预测表明,其总体上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我国夏季极端高温的空间分布与异常,展现出稳定而良好的预报效果。2025年5月运用该模型系统开展的预测显示,2025年夏季我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2.55天,比常年(1991—2020年气候平均态)偏多2.69天,极端高温影响总体明显偏重、灾害风险明显偏高、区域差异性大。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四川盆地、新疆南部、江苏与安徽北部高温日数偏多最为明显。京津平原地区、山东、河南、陕西南部地区、东北少部分地区、甘肃部分地区以及宁夏北部等地极端高温日数明显偏多。最后,针对我国夏季极端高温的防范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