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留杰, 张宏芳. NEX-BCC模式对秦岭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化的模拟及预估[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9): 933-944. |
[2] |
王效科, 欧阳志云, 任玉芬, 张红星. 中美城市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5): 617-623. |
[3] |
安培浚,张志强. 美国科学基金会地球科学远景报告介绍[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3): 327-334. |
[4] |
吴殿廷,吴巧新,刘睿文,宋金平. 中美地理学近百年发展脉络的比较研究——基于《地理学报》和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6): 553-561. |
[5] |
郑军卫,张志强,赵纪东. 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2): 1260-1267. |
[6] |
吴巧新,吴殿廷,刘睿文,宋金平. 美国地理学百年发展脉络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11): 1118-1128. |
[7] |
刘羽. 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6): 656-657. |
[8] |
赵士洞. 美国国家生态观测站网络(NEON)——概念、设计和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5): 578-583. |
[9] |
刘羽. 未来10年(2000—2010)美国古生物学研究方向——地球—生命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历史[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11): 1256-1261. |
[10] |
张志强;李延梅;柴育成.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地学学部(GEO)基金资助战略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10): 1143-1152. |
[11] |
姚玉鹏;马福臣. 美国地球系统科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地球科学教育的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5): 712-714. |
[12] |
赵士洞. 美国长期生态研究计划:背景、进展和前景[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5): 840-844. |
[13] |
罗云峰,陆则慰. 比较中美两国大气科学研究的几点认识[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3): 483-487. |
[14] |
陈多福,徐文新,吴时国,宋海斌,姚伯初. 美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计划介绍[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2): 321-325. |
[15] |
刘闯,王正兴. 美国全球变化数据共享的经历对我国数据共享决策的启示[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17(1): 151-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