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明松, 孙跃武, 赵国伟. 吉林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3): 339-346. |
[2] |
刘羽. 未来10年(2000—2010)美国古生物学研究方向——地球—生命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历史[J].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20(11): 1256-1261. |
[3] |
陈建芳. 古海洋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新指标[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17(3): 402-410. |
[4] |
张弥曼,陈旭. 20世纪古生物学的重大进展及21世纪战略重点[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5): 624-628. |
[5] |
贝 丰,宋振亚,林 丽,吴 征. 云南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环境地质记录[J].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15(1): 25-33. |
[6] |
陈冠宝,徐树桐,石永红. 皖南变质岩区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14(2): 140-146. |
[7] |
张兴亮,舒德干. 实验埋葬学及其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13(6): 518-525. |
[8] |
汪品先. 古海洋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4, 9(4): 94-96. |
[9] |
方宗杰;戎嘉余. 化石生物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3, 8(6): 81-82. |
[10] |
戎嘉余; 方宗杰. 理论古生物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3, 8(4): 74-76. |
[11] |
杨群. 微体古生态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3, 8(3): 84-85. |
[12] |
张启锐. 定量地层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7(2): 76-. |
[13] |
张启锐. 定量地层学[J].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7(2): 76-. |
[14] |
沈光隆,李克定. 中国石炭系中间界线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1990, 5(4):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