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 1992, Vol. 7 ›› Issue (1): 84 -.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2.01.0084

新学科·新技术·新发现 上一篇    下一篇

岩石化学
张旗   
  • 收稿日期:1991-01-19 出版日期:1992-02-01
  • Received:1991-01-19 Online:1992-02-01 Published:1992-02-01

[1]王仁民,贺品高,陈珍珍等.变质岩原岩图解判别法.地质出版社,1987
[2]从柏林.岩石化学研究及其意义,见“岩矿实验室工作方法手册”(叶大年和从柏林主编),地质出版社,1981 293-322
[3] 孙荣圭.地质科学史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4]R.  F米勒和S.  K.萨克纳.化学岩石学(从柏林和李继亮译).地质出版社,1982

[1] 康健,陈列锰,宋谢炎,戴智慧,郑文勤. 金川超大型 Ni-Cu-( PGE)矿床橄榄石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4): 382-398.
[2] 杨志军, 黄珊珊, 陈耀明, 李晓潇, 曾璇, 周文秀. 金伯利岩演化过程及金刚石含矿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6, 31(7): 700-707.
[3] 熊欣, 徐文艺, 贾丽琼, 李骏. 斑岩铜矿成矿构造背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 29(2): 250-264.
[4] 孙书勤,张成江,黄润秋. 板块汇聚边缘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的Th、Nb、Zr判别[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6): 593-598.
[5] 栾锡武.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的分布与构造环境分析[J].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6): 931-938.
[6] 张树明,王方正. 玄武岩在研究岩石圈深部过程及构造背景中的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17(5): 685-692.
[7] 陶明信. 论中国含油气区的构造环境性质、分区及其成油气专属性[J].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16(6): 746-754.
[8] 杨学明,杨晓勇,M.J.Le Bas. 碳酸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13(5): 457-466.
[9] 周鼎武,刘良,刘养杰,董云鹏. 大陆造山带元古宙构造体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以秦岭造山带为例[J]. 地球科学进展, 1996, 11(2): 185-190.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