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2021, 36(4): 413-420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2021.039

研究论文

强化我国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思考与建议

吴园涛,1, 段晓男2, 沈刚1, 殷建平3,4, 张偲,3,4

1.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北京 100864

2.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北京 100864

3.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

4.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 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广州 510301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orces in the Marine Field of China

WU Yuantao,1, DUAN Xiaonan2, SHEN Gang1, YIN Jianping3,4, ZHANG Si,3,4

1.Bereau of Major R&D Program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864,China

2.Bereau of Frontier Sciences and Educ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864,China

3.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301,China

4.Innovation Academy of South China Sea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301,China

通讯作者: 张偲(1963-),男,海南文昌人,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生态学研究. E-mail:zhsimd@scsio.ac.cn

收稿日期: 2021-01-11   修回日期: 2021-03-25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5-31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南海环境变化”.  XDA13000000

Corresponding authors: ZHANG Si (1963-), male, Wenchang City, Hainan Province, Professor,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Research areas include marine biology, marine biotechnology and marine ecology. E-mail:zhsimd@scsio.ac.cn

Received: 2021-01-11   Revised: 2021-03-25   Online: 2021-05-31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吴园涛(1983-),男,山东德州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重大科技任务管理工作研究.E-mail:ytwu@cashq.ac.cn

WUYuantao(1983-),male,DezhouCity,ShandongProvince,Associateprofessor.Researchareasincludemajor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sksmanagement.E-mail:ytwu@cashq.ac.cn

摘要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海洋强国建设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了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一流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机构改革创新的实践和经验,并对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要聚焦最紧迫、最真实的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在事关我国海洋核心利益的重点方向进行战略布局,以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 海洋强国建设 ;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 海洋领域机构改革 ; 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基地

Abstract

The marine area is a strategic area of China, and the building of a strong marin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ilding of a worl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dhering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depend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rin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are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marine n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irst clas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s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s, analyzes China's construction layout of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s in the field of marine science,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marine scienc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puts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in the marine field.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in the marine field, we must focus on the most urgent and real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doing something, leaving something", make strategic layout in the key directions related to China's marine core interests, rely on forward-looking and strategic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state as the organizer of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ritime power.

Keywords: Maritime power ;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ce ; Marine institutional reform ;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PDF (99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吴园涛, 段晓男, 沈刚, 殷建平, 张偲. 强化我国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思考与建议. 地球科学进展[J], 2021, 36(4): 413-420 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21.039

WU Yuantao, DUAN Xiaonan, SHEN Gang, YIN Jianping, ZHANG Si.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orces in the Marine Field of China.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J], 2021, 36(4): 413-420 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21.039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确定了战略目标。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进行第八次集中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发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和海南等地考察调研时再度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要任务。海洋是我国战略必争领域,海洋强国建设是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1。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一流科研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一流科研机构发展态势,分析了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现状,介绍了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国科学院深化海洋领域研究所改革创新的实践与经验,并对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1 世界海洋科技强国一流科研机构发展态势

21世纪,人类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科技发展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关系越来越密切,海洋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主导着世界海洋竞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开发利用海洋上的深度和广度。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法国和韩国等海洋强国,建立形成了引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的综合性海洋科研中心和实验室2。各国政府都积极采取举措加大支持和管理力度,构建形成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研究院、联邦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3

目前,全球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主要包括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P.P.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等,构建形成了世界主要海洋科技创新中心4~6。综合分析发现,其共性特征和优势包括:一是学科综合交叉性强,高度重视基础研究,研究范围覆盖全球海域水体、海底、大气等,研究方向和优势学科覆盖海洋科学的全部学科;二是拥有全球领先的海洋高端技术和装备,海洋科学综合科考船、全海深系列深潜器、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和高性能超级计算中心等完善的海洋大科学支撑体系;三是研究队伍结构布局合理,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有机结合,科研队伍和工程技术队伍建设并重;四是承担体现国家核心战略意志的重大任务,年度运行经费充足稳定;五是引领全球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培养了全球海洋领域的领军人才等,不断产出引领世界海洋科技前沿的重大创新成果。例如: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在北大西洋洋流、海洋生物研究、深海大环流模拟、墨西哥湾流与西部边界流以及大涡旋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提出了有划时代意义的波浪预告方式,发现了赤道潜流,在海洋科学各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7

上述海洋科研机构作为本国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重要的战略地位8。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这些科研机构在属性上大都是非盈利性质的独立法人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上普遍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所长/主任负责制;经费来源上主要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和个人捐助为辅;在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方面,主要有政府拥有、政府运营(Government Owned, Government Operated,GOGO)和政府拥有、委托运营(Government Owned, Contract Operated,GOCO)等运行模式。例如: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俄罗斯科学院P.P.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等属于GOGO模式。GOGO管理模式成为美国、日本、欧洲等科技强国政府稳定战略高技术基础科研力量的重要途径9。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投入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先进的科研试验场地、海洋基础设施、重大仪器设备,科研机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大量的高风险、长周期、多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进行探索性、前瞻性、颠覆性的重大科研任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完成国家使命。

2 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

2.1 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建设布局

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务院组成部门下属科研机构,教育部及地方所属的海洋类高校等。中国科学院直属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海洋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和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主要从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研究。国务院组成部门下属科研机构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主要从事基础性和公益性海洋科学研究,以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业务中心,主要从事海洋观测、预报等业务工作为主;农业农村部直属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属黄海水产研究所、东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主要从事全国海洋渔业重大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生态环境部直属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要从事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涉海类高校主要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主要从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开展海洋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表1列举了我国海洋领域主要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

表1   我国海洋领域主要国家级科研机构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major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hina's marine field

单位名称

创建

时间

地点员工数量/人大科学装置和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和优势学科
中国科学院海洋 研究所1950年青岛735“科学”、“创新”系列科考船、近海海洋观测网络、西太平洋潜标观测网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
中国科学院沈阳 自动化研究所1958年沈阳总数1 274人,其中海洋领域300人“海翼”水下滑翔机、“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潜龙”系列自主水下机器人水下智能装备及系统
中国科学院南海 海洋研究所1959年广州656“实验”系列科考船、南海海洋观测网络、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声学 研究所1964年北京857

“实验1”号科考船、

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

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通信声学
中国科学院烟台 海岸带研究所2006年烟台229“创新”系列科考船海岸带生态环境安全、资源保育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11年三亚215“探索”系列科考船、“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深海环境与生态过程、深海地质构造、沉积演变及其油气矿产资源、深海环境下的生物学特征、深海工程技术和装备
自然资源部第一 海洋研究所1958年青岛600“向阳红01”和“向阳红18”科考船海洋资源与环境地质;海洋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方法;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和海岛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
自然资源部第三 海洋研究所1959年厦门435“向阳红03”科考船、国家级深海微生物资源库深海生物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全球变化与区域海洋响应、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应用海洋学
自然资源部第二 海洋研究所1966年杭州400“向阳红10”科考船、“大洋号”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1947年青岛403“蓝海101”号、“北斗”号、“中渔科101”号、“中渔科102”号海洋渔业综合调查船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953年广州310“南锋”号、“南锋2”号渔业资源调查船南海区域从事热带亚热带水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产高新技术和水产重大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1958年上海450“蓝海201”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河口与近海渔业生态学、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等

注:数据来源于相关科研机构网站主页,相关部门所属研究所按照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数据更新截止到2020年12月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

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7年印发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我国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主要分为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包括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包括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3类。自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布局建设了8个学科、8个企业和1个省部共建共计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先行先试单位,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批复、2015年6月试点运行。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方面,先后在海洋药物、海藻工程、海水利用3个方面建设了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在南海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建设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海洋石油勘探等方面建设了7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方面,先后建设了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方面,先后建设了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等5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表2列举了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情况。

表2   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情况

Table 2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s in China's marine field

科技创新

基地类型

科技创新基地名称建设依托单位成立时间建设地点主管部门
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 国家实验室科技部、山东省、青岛市2013年批复、 2015年试点山东青岛科学技术部
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1978年北京中国科学院
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1986年辽宁大连教育部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1989年上海教育部
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1992年上海教育部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2005年福建厦门教育部
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2005年上海教育部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 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2006年浙江杭州自然资源部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1年广东广州中国科学院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沙矿冶研究院2007年湖南长沙国资委
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海油研究总院2010年北京国资委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 重点实验室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湖南湘潭湖南省科技厅
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10年山东青岛青岛市科技局
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鞍钢集团公司2015年辽宁鞍山辽宁省科技厅
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2015年山东青岛青岛市科技局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〇二研究所2015年江苏无锡国资委
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海油研究总院2017年北京国资委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海 制药厂1996年山东青岛教育部
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山东青岛山东省科技厅
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2007年天津自然资源部
省部共建南海海洋资源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2016年海南海口海南省科技厅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中山大学2002年广东广州教育部
国家工程实验室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中海油研究总院2011年北京国资委
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 工程实验室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第七〇八研究所2016年上海国资委
海洋工程机电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湖北武汉国资委
海洋物探及勘探设备国家 工程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山东东营教育部
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系统国家 工程实验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一一研究所2016年上海国资委
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 工程实验室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七五〇试验场2016年云南昆明国资委
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 国家工程实验室青岛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山东青岛山东省发改委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 水产研究所2011年山东青岛农业农村部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018年天津自然资源部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山东青岛中国科学院
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5年广东大亚湾中国科学院
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6年海南三亚中国科学院
山东青岛海水大气环境材料腐蚀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 腐蚀研究所2007年山东青岛国资委
浙江舟山海水环境材料腐蚀国家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钢铁研究总院舟山海洋 腐蚀研究所2007年浙江舟山国资委

注:数据来源于相关科研机构网站主页,数据更新截止到2020年12月;“国资委”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简称;各创新基地按照 成立时间先后排序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从地域上看,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沈阳、天津、烟台、青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北海和三亚等沿海城市;研究海域从中国近海到深海大洋,主要研究方向和优势学科覆盖了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生态、海洋地质、海洋环境、海洋技术与装备等。我国海洋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整体力量偏弱,从事海洋科研人员总体规模偏少;二是研究领域和重点虽然各具特色、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复布局;三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国家战略亟需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四是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布局偏少,基础性科研重视程度不够,原创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不足。

全球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的主要优势在于全球领先的海洋高技术装备和平台、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引领和带动世界海洋科技前沿发展。我国海洋领域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海洋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国正在加快推进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以中国科学院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做出重要贡献。

3 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改革创新的实践和经验

面向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总体要求,紧扣海洋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具体要求,中国科学院深化海洋领域研究所机构分类改革,组建了创新研究院和大科学研究中心,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强化“三重大”产出导向。“十三五”以来,中国科学院“入南海、出两洋、下深渊、拓两极”,组建了海洋科考船队,建设国际一流的深远海综合探测体系,显著提升我国深远海探测与研究能力;持续开展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建设了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科技支撑南海权益维护与开发利用;构建了世界先进的纵贯海面—水体—深渊—海底的海洋装备体系,使我国具备了深海/深渊、大洋和极地探测与作业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考进入万米时代;带动了我国海洋科学和技术的全面提升,为我国经略海洋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3.1 组织实施海洋领域研究所机构分类改革,建设创新研究院和大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根据不同性质科技创新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依托6家海洋领域研究所,整合院内24家非传统涉海战略高技术类研究所,联合院外部门、高校、央企、地方单位,按照“国家有急需、我院有优势、资源有保障”的遴选原则,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海洋信息技术、深海技术、南海生态环境工程以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4个创新研究院,面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了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海洋领域创新研究院和大科学中心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创新组织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破除跨所法人壁障,克服碎片化、同质化现象,采用“依托单位+核心单位+共建单位”模块化组织模式,按照“统一目标、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的标准进行高质量建设,推动海洋与信息、资环、材料、能源、空间等领域深度协作,强化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为海洋科技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3.2 探索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方向选题新机制,组织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始终强调以海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目标,顶层设计、前瞻谋划、科学勾画事关发展全局和战略长远的海洋重大科技问题及其发展路线图,先后遴选形成面向2050和面向2030的海洋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建立规范高效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选题机制,选准战略方向长期稳定支持,充分尊重专家意见,避免“议而不决”,构建了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方向选题的重要范式。自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先后在热带西太平洋、南海岛礁、深海装备、海斗深渊等重要领域部署启动了6个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积极推动并组织承担“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任务,产出了以“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南海岛礁稳态安全、西太平洋潜标实时观测、“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海洋科技界的高度认可,形成国家重大任务的“先导”品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能力明显提升。

3.3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探索形成“1+X+N”新时代海洋科技创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坚守为国家做科研的使命定位,充分发挥“原创、综合、交叉”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勇于啃硬骨头,业务化的工作不与行业部门争,产业化的工作与工业部门做好协同。面向深海科技前沿聚焦全海深技术和装备,面向国家海洋安全聚焦南海生态环境安全和水下核心技术装备,面向海洋经济主战场聚焦近海资源环境,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战略部署和牵头承担海洋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进行体制机制新模式探索,培养了一批顶尖战略科学家,在若干海洋基础前沿原创方向持续攻关,坚持项目经费“好钢用在刀刃上”,保证坐“冷板凳”搞基础研究的人能够得到稳定支持,形成“1(1个战略科学家指引方向)+X(若干重大科技任务提供保障)+N(多个全国优势力量集智攻关)”的海洋科技创新模式,推动不断产出重大原创成果、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和重大示范转化工程,对推动建立我国海洋领域重大科技任务攻关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3.4 发挥体制改革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联合推动地方新型科研机构建设

中国科学院积极参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海南自贸区等建设,深化院地合作,依托中国科学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和海南省共建了海南省深海技术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与广东省共建了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为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实行政府所有、独立法人运行,不定行政级别、不设编制限制、不设工资总额,实行社会化用人和市场化薪酬制度,享有人事、财务、薪酬、科研组织等自主权;采用“核心+网络”的组建模式,多元共建,充分集聚国内、港澳和国际化智力资源,不求所有,但为所用;采用“固定+双聘+临聘”的开放、流动、竞争和协同的用人机制,可自主评定职称,不作国际交流合作的时间、次数和经费限制;赋予实验室自主科研项目立项权,赋予项目负责人科研决策、经费使用自主权,人员费比例可达50%。

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改革创新打破了海陆界限、部门界限、区域界限,突破了体制机制壁障,清除了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打破了各种院内院外的围墙,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探索形成“1+X+N”新时代海洋科技创新模式,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能力明显提升。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的改革创新经验可以推广,对强化我国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 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思考和建议

4.1 加强海洋领域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

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架构主要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和企业等。国家科研机构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和相关高校,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创新研究院和大科学研究中心作为国立科研机构,是现有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科研院所作为部门业务机构,是国家海洋重要科技力量;海洋类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是国家海洋重要教育力量和海洋科技力量。海洋领域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等。强化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必须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以中国科学院等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布局;进一步优化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强化海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建设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校、企业研发机构等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4.2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事关我国海洋核心利益的重点方向进行战略布局

强化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应当建立“国家需求高度明确、研究方向高度聚焦、重大任务高度牵引,产出目标高度清晰”的新型科技攻关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聚焦最紧迫、最真实的国家海洋战略需求,强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事关我国海洋核心利益的重要方向进行战略布局,实现综合科考船、深潜器、大科学装置、高技术装备的战略集聚,打造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新时代海洋战略科技力量。面向国家海洋中长期发展战略布局,深海智能技术与装备、南海岛礁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安全保障等是事关我国海洋核心利益的重点方向,应该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攻关的战略重点。

4.3 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作用

强化国家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必须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海洋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我国海洋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打造面向未来的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作用,紧密结合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全国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组织实施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聚全国海洋战略高技术科技力量,推动更多非传统海洋单位“下海”,加快打造海洋领域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不断提升我国海洋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明确、国家需求紧迫,是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通过强化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布局海洋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打造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road of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nd the world [M]. BeijingScience Press2018.

[本文引用: 1]

中国科学院. 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本文引用: 1]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rategic Research Group. China's roadmap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o 2050 [M]. BeijingScience Press2009.

[本文引用: 1]

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战略研究组. 中国至2050年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本文引用: 1]

BAI Chunli. Overview of major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M]. BeijingScience Press2013.

[本文引用: 1]

白春礼. 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概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本文引用: 1]

LI DahaiXIE WeiweiLI Yingmin.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aboratory in marine field

[J]. China Ocean Economy, 20181): 167-180.

[本文引用: 1]

李大海解玮玮李英敏.

关于在海洋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的思考

[J].中国海洋经济,20181):167-180.

[本文引用: 1]

CHEN ChunGAO FengLU Jinglianget al.

Analysis o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key layout of Japan and the inspirations to China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63112):1 247-1 254.

陈春高峰鲁景亮.

日本海洋科技战略计划与重点研究布局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地球科学进展, 20163112):1 247-1 254.

WANG JinpingZHANG ZhiqiangGAO Fenget al.

The key layout of UK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s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hina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14297): 865-873.

[本文引用: 1]

王金平张志强高峰.

英国海洋科技计划重点布局及对我国的启示

[J].地球科学进展,2014297):865-873.

[本文引用: 1]

WANG Xu.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global well-known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s

[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Agriculture, 2018309):46-50.

[本文引用: 1]

王旭.

全球知名海洋学机构的分析与研究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9):46-50.

[本文引用: 1]

JIA BaoyuWANG JianfangWANG Junting.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8336): 544-552.

[本文引用: 1]

贾宝余王建芳王君婷.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思考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6):544-552.

[本文引用: 1]

ZHONG ShaoyingLIANG ShangpengNIE Xiaowei.

Research on nation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l fund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J]. Journ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63111): 1 261-1 270.

[本文引用: 1]

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

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 261-1 270.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