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地球科学领域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jects Managed by Division of Geology,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20
收稿日期: 2020-09-21 修回日期: 2020-10-26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1-25
Received: 2020-09-21 Revised: 2020-10-26 Online: 2021-01-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任建国(1964-),男,甘肃兰州人,教授,主要从事基金管理和海洋化学研究.E-mail:renjg@mail.nsfc.gov.cn
分析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质学科所管理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的申请、评审和资助情况,以及4类科学问题属性项目的申报情况;并对2020年1月提交的项目报告进行了审核,对2019年底结题的报告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The submissions, reviews and fundings of the projects in geology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20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submission status of the 4 nature scientific problems. We verified and reviewed report submitted in January 2020, and summarized the final reports of projects completed at the end of 2019.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任建国, 初航, 吕大炜, 李秋根, 王有功, 蒋子堃, 周鹏鹏.
Ren Jianguo, Chu Hang, Dawei Lü, Li Qiugen, Wang Yougong, Jiang Zikun, Zhou Pengpeng.
任建国,初航,吕大炜,等. 2020年度地球科学领域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成果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20,35(11):1148-1153.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20.095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20.095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二处地质学学科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资助、结题以及2019年度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地质学学科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次年基金项目的申报具有重要帮助和指导意义。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共受理各类项目3 443项,各类项目受理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列。
表1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各类项目受理情况
Table 1
项目类型 | 项目数/项 |
---|---|
面上项目 | 1 408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青年基金”) | 1 496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地区基金”) | 138 |
重点项目 | 100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杰青项目”) | 56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优青项目”) | 135 |
其他类型项目[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创新研究群体、联合基金、重大项目] | 110 |
1 项目申请情况
1.1 “面青地”项目
2020年地质学学科“面青地”项目申报3 042项(含不予受理36项),较2019年增加了2.2%,申请金额和强度如表2所列。
表2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面青地项目申请金额情况
Table 2
项目类型 | 申请金额/万元 | 平均申请强度/万元 | 单项申请最高金额/万元 | 单项申请最低金额/万元 |
---|---|---|---|---|
面上项目 | 103 184.51 | 73.28 | 124.17 | 25.00 |
青年基金 | 35 640.00 | 23.82 | 24.00 | 8.00 |
地区基金 | 5 884.35 | 42.64 | 82.00 | 13.75 |
2020年,申请项目数排序的主要分支学科为:石油、天然气地质学(D0207)最高,行星地质学(D0218)和生物地质学(D0217)仍维持在数量较少的水平上。2016—2020年,大部分学科,如石油、天然气地质学(D0207)、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矿床学(D0205)、古生物学与古生态学(D0201)、岩石学(D0204)、构造地质学与活动构造(D0211)、煤地质学(D0208)、水文地质(D0213)、地层学(D0202)、行星地质学(D0218)、火山学与地热地质(D0216)、矿物学(D0203),保持了持续增加的趋势;但是,工程地质(D0214)申请量则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主要原因是很多项目申报到环境地球科学学科等[1~4]。
表3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项目交叉情况
Table 3
交叉类型及学科 | 项目数/项 | |
---|---|---|
地球学部内部学科交叉 (699项) | 地理学 | 34 |
地球化学 | 412 | |
地球物理学 | 55 | |
大气学 | 3 | |
海洋学 | 26 | |
环境地球科学 | 169 | |
与其他学部交叉(178项) | 数理科学部 | 15 |
化学科学部 | 8 | |
生命科学部 | 17 | |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 128 | |
信息科学部 | 9 | |
管理科学部 | 1 |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面青地”项目的申请分布及青年基金与面上项目申请比例如表1所列。与2019年(1.01)相比,2020年青年申请比例升高,反映了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比例升高,年轻人从事地质学研究热情度的升高。比例相对较高的分支学科为行星地质学(1.43)、火山学与地热地质(1.39)、矿床学(1.38)、大地构造学(1.35);明显偏低的包括:生物地质学(0.68)、构造地质学与活动地质(0.79)、第四纪地质学(0.80)和前寒武纪地质学(0.89)。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项目申报依托单位(共426个)比2019年略(435个)有降低,这是由于申报单位整合、调整等造成的。申报达到20项及以上的单位达到了45个,较2019年的42个增加了3个(表2)。从申请项目超过20项以上的单位来看(表4),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高校是项目申请的主力军,共计申请了1 870项目,占“面青地”项目申请总数的61.47%,申请项目较多的单位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都超过了100项,其次是吉林大学和长安大学等在50项及以上。其中,东华理工大学2020年申请116项,较2019年增加了78.5%,为申请量增幅最大的高校,可能与该学校近几年来大力引进接纳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申请项目较多的研究所主要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下属研究所(如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等)和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项目申请数分别为493项和188项,分别占“面青地”项目总数的16.21%和6.18%。
表4 2020年度地质学各分支学科“面青地”项目的申请分布
Table 4
分支学科 | 面上项目/项 | 青年基金/项 | 青年基金/面上项目 | 地区基金/项 | 合计/项 |
---|---|---|---|---|---|
合计 | 1 408 | 1 496 | 1.06 | 138 | 3 042 |
D0201古生物学与古生态学 | 105 | 87 | 0.83 | 8 | 200 |
D0202地层学 | 20 | 23 | 1.15 | 2 | 45 |
D0203矿物学(含矿物物理学) | 61 | 58 | 0.95 | 4 | 123 |
D0204岩石学 | 85 | 94 | 1.11 | 8 | 187 |
D0205矿床学 | 147 | 203 | 1.38 | 20 | 370 |
D0206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 117 | 105 | 0.90 | 5 | 227 |
D0207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 200 | 258 | 1.29 | 19 | 477 |
D0208煤地质学 | 63 | 82 | 1.30 | 5 | 150 |
D0209第四纪地质学 | 41 | 33 | 0.80 | 6 | 80 |
D0210前寒武纪地质学 | 27 | 24 | 0.89 | 1 | 52 |
D0211构造地质学与活动构造 | 123 | 97 | 0.79 | 7 | 227 |
D0212大地构造学 | 46 | 62 | 1.35 | 5 | 113 |
D0213水文地质 | 101 | 117 | 1.16 | 14 | 232 |
D0214工程地质 | 153 | 131 | 0.86 | 25 | 309 |
D0215数学地质学和遥感地质学 | 39 | 36 | 0.92 | 6 | 81 |
D0216火山学与地热地质 | 23 | 32 | 1.39 | 0 | 55 |
D0217生物地质学 | 19 | 13 | 0.68 | 2 | 34 |
D0218行星地质学 | 7 | 10 | 1.43 | 0 | 17 |
D0219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学 | 31 | 31 | 1.00 | 1 | 63 |
1.2 其他项目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受理的杰青项目申请数与2019年度持平。申请人年龄范围为37~45岁,以40~45岁的人数最多,达43人。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申请人共有13人,因此,70年代中晚期和1981年、1982年出生的科学家成为主力军。2020年度的申请人主体年龄已明显偏重于年轻。这表明杰青申请人的年龄结构已逐步趋向年轻化。
2020年度杰青项目申请的专业分布,除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行星地质学(D0218)和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学(D0219)没有申请之外,其他分支学科均有申请。申请比较集中的领域为:构造地质学与活动构造(D0211)8人、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D0201)6人、前寒武纪地质学(D0210)6人和矿物学(D0203)5人等。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共收到优青项目申请书135项,这是申请数量持续第4年显著增加。
2020年度优青项目申请人年龄分布在31~40岁。其中,38岁及以上34人,37岁18人,二者共占申请总数的38.5%,高于2019年;35岁及以下83人,占61.5%。申请人中女性占9.63%。
2020年度优青项目除地层学(D0202)外,其他分支学科均有申请,分布比较均衡。申请数量较多的学科分别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学(20项)、岩石学(17项)、矿床学(15项)、构造地质学与活动构造(15项)和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13项)等。
优青项目申请量虽然连续2年增加,但是总体基数少,相比其他学科资助率偏低。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优青项目资助率约为6.67%,低于优青项目的总体资助率(约9.2%,以基金委资助600项计);说明需要加强对地质学学科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鼓励、引导支持地质科学领域青年才俊积极申报优青项目。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收到重点项目申请100项,较2019年略有增加(增7项)。地质学重点项目申请主要分布在“资源能源形成理论及供给潜力”(38项)、“地球系统过程与全球变化”(22项)、“地球深部过程与动力学”(21项)、“人类活动与环境”(15项)等领域。
2 “面青地”项目评审
2020年度,因申请书不符合要求而不予受理的“面青地”项目共36项(面上项目27项,青年基金8项和地区基金1项),占申请总数的1.2%,比2019年略有减少,反映了申请者对基金申请的重视程度增加,所撰写的申请书也是越来越规范。申请书格式和缺项等问题依然是项目不予受理的主要原因。
从近5年项目评价统计的数据来看,同行专家对申请书的把握尺度总体较为均衡(虽然2019年增加了“特优”综合评价,但是不影响全局),显示了同行专家评审的稳定性。
3 基于4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申报情况
2018年6月,第八届基金委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代基金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改革思路,确立了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资助导向。2020年,全部面上项目试点开展基于4类(A类是“鼓励探索、突出原创”的原创性项目,B类是“聚焦前沿、独辟蹊径”的前沿类项目,C类是“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的需求类项目,D类是“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交叉类项目)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工作。地质学学科在2020年度提交的面上项目申请书进行了4类科学问题属性的统计(表5)。
表5 面上项目分类申报情况
Table 5
学科代码 | 代码名称 | 不同分类的申报数量/项 | 不同分类的所占比例/% | |||||||||
---|---|---|---|---|---|---|---|---|---|---|---|---|
A | B | C | D | 合计 | A | B | C | D | (A+D) | (B+C) | ||
合计 | 162 | 587 | 519 | 140 | 1 408 | 12 | 42 | 37 | 10 | 22 | 79 | |
D0201 | 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 | 15 | 65 | 5 | 20 | 105 | 14 | 62 | 5 | 19 | 33 | 67 |
D0202 | 地层学 | 6 | 10 | 2 | 3 | 21 | 29 | 48 | 10 | 14 | 43 | 58 |
D0203 | 矿物学(含矿物物理学) | 8 | 32 | 13 | 8 | 61 | 13 | 52 | 21 | 13 | 26 | 73 |
D0204 | 岩石学 | 9 | 70 | 2 | 4 | 85 | 11 | 82 | 2 | 5 | 16 | 84 |
D0205 | 矿床学 | 16 | 62 | 64 | 4 | 146 | 11 | 42 | 44 | 3 | 14 | 86 |
D0206 | 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 14 | 69 | 28 | 5 | 116 | 12 | 59 | 24 | 4 | 16 | 83 |
D0207 |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 21 | 38 | 130 | 11 | 200 | 11 | 19 | 65 | 6 | 17 | 84 |
D0208 | 煤地质学 | 6 | 10 | 38 | 9 | 63 | 10 | 16 | 60 | 14 | 24 | 76 |
D0209 | 第四纪地质学 | 5 | 27 | 3 | 6 | 41 | 12 | 66 | 7 | 15 | 27 | 73 |
D0210 | 前寒武纪地质学 | 4 | 20 | 2 | 1 | 27 | 15 | 74 | 7 | 4 | 19 | 81 |
D0211 | 构造地质学与活动构造 | 28 | 65 | 23 | 7 | 123 | 23 | 53 | 19 | 6 | 29 | 72 |
D0212 | 大地构造学 | 5 | 37 | 3 | 1 | 46 | 11 | 80 | 7 | 2 | 13 | 87 |
D0213 | 水文地质 | 8 | 31 | 45 | 17 | 101 | 8 | 31 | 45 | 17 | 25 | 76 |
D0214 | 工程地质 | 9 | 17 | 108 | 19 | 153 | 6 | 11 | 71 | 12 | 18 | 82 |
D0215 | 数学地质学与遥感地质学 | 1 | 11 | 10 | 17 | 39 | 3 | 28 | 26 | 44 | 47 | 54 |
D0216 | 火山学与地热地质 | 4 | 5 | 12 | 2 | 23 | 17 | 22 | 52 | 9 | 26 | 74 |
D0217 | 生物地质学 | 1 | 10 | 4 | 4 | 19 | 5 | 53 | 21 | 21 | 26 | 74 |
D0218 | 行星地质学 | 1 | 4 | 1 | 1 | 7 | 14 | 57 | 14 | 14 | 28 | 71 |
D0219 | 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学 | 1 | 4 | 26 | 1 | 32 | 3 | 13 | 81 | 3 | 6 | 94 |
基金委在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继续重视基础学科、传统学科、优势学科研究,鼓励开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薄弱学科研究,大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因此,A类和D类将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2020年度A+D类项目占总申请项目的22%,所占比例较高的是:数学地质学与遥感地质学(D0215)为47%、地层学(D0202)为43%、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D0201)为33%、构造地质学与活动构造(D0211)为29%、行星地质学(D0218)为28%、第四纪地质学(D0209)为27%、矿物学(含矿物物理学)(D0203)为26%、火山学与地热地质(D0216)为26%、生物地质学(D0217)为26%,说明从本学科申请项目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来看,申请者可能充分考虑了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发展需求,在项目选题和科学属性上与基金委十三五规划相一致,体现了我国地质科研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B+C类项目申请情况来看,申请比例较高的项目主要是集中在应用性较强或基础性较强的分支学科,如岩石学(D0204)为84%、矿床学(D0205)为86%、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D0206)为83%、石油、天然气地质学(D0207)为83%、前寒武纪地质学(D0210)为81%、大地构造学与活动构造(D0211)为87%、工程地质(D0214)为82%、勘探技术与地质钻探学(D0219)为94%,反映了目前这些基础类或应用类分支学科发展趋势,这与基金委要求的“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的思想相一致。
4 2020年度“面青地”项目资助方案
2020年度地质学学科“面青地”项目的单项资助金额是根据专家通讯评议结果和专家评审组讨论并投票表决确定,具体的资助情况如表6所列。
表6 2020年度“面青地”项目资助情况
Table 6
项目类型 | 资助金额/万元 | 资助率/% | 平均资助额/(万元/项) |
---|---|---|---|
面向项目 | 21 131.00 | 24.50 | 61.25 |
青年基金 | 7 392.00 | 20.79 | 23.77 |
地区基金 | 735.00 | 14.50 | 35.00 |
5 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审查
对2020年1月提交的地质学学科1 284项2019年度进展报告进行了审核,主要包括:2015—2017年批准的696项面上项目;2016—2017年批准的490项青年基金,2015—2017年批准的42项地区基金,2016—2017年批准的12项优青项目,2014—2017年批准的15项杰青项目,2014—2017年批准的29项重点项目。对存在报告撰写格式和内容、经费使用、项目进度安排等问题的项目进行了退改和审核处理,对提出变更依托单位、调整项目组成员和延长研究期限的项目进行了认真审查和办理。此外,以通讯评议方式对2016年度批准的杰青项目和重点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
2020年3月受理地质学学科2019年底结题的各类项目结题报告466份,主要包括:2016年度批准的青年基金232项,2015年度批准的面上项目204项和地区基金9项。此外,还完成了2019年底结题的重点项目的专家评议验收工作。
根据统计,2019年底结题的“面青地”项目提交成果6 088项(SCI论文2 184篇),平均每个项目13.7项(SCI论文4.9篇);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86人,硕士研究生478人;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38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还获得了多项省级政府自然科学奖。获得国家级的奖励分别为:赖旭龙负责的面上项目“早三叠世Smithian-Spathian之交海水温度变化与环境、生物事件—秦岭与华南地区对比研究”(批准号:41572002),项目组负责人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显生宙最大生物灭绝及其后生物复苏的过程与环境致因”项目获得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舒良树负责的面上项目“江南西段新元古代板块运动机制及其地球动力学演化研究”(批准号:41572200),项目负责人作为第四完成人,参加“华夏地块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研究”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吴财芳负责的面上项目“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对煤炭安全开采的影响”(批准号:41572140),项目组负责人作为第9完成人,参加“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考文献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ojects administrated by Division of Geology,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19
[J].
2019年度地质科学领域工作报告
[J].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ojects administrated by the Division of Geology,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18
[J].
2018年度地质科学领域工作报告
[J].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ojects administrated by the Division of Geology,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17
[J].
2017年度地质科学领域工作报告
[J].
An introduction of the projects of year 2016 in the Division of Geophysics and Space Physics,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J].
2016 年度地质科学领域工作报告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