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2018 , 33 (7): 687-701 https://doi.org/10.11867/j.issn.1001-8166.2018.07.0687

生态水文学与水安全

基于“一带一路”的南亚水安全与对策

邓伟123, 赵伟12, 刘斌涛1, 南希1, 孔博1

1.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山区发展研究中心/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2.中尼地理联合研究中心,成都 61004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Water Secur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South Asia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eng Wei123, Zhao Wei12, Liu Bintao1, Nan Xi1, Kong Bo1

1.Research Center for Mountain Development/Research Center for Digital Mountain and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041, China
2.China-Nepal Joint Research Centre for Geography, Chengdu 610041, China
3.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中图分类号:  P968;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166(2018)07-0687-15

收稿日期: 2018-02-21

修回日期:  2018-05-10

网络出版日期:  2018-07-2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球科学进展 编辑部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南方毗邻地区资源环境关键问题及科学数据库建设”(编号:KZZD-EW-08-01)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水安全战略研究”(编号:2016-DX-A-04)资助.

作者简介:

First author:Deng Wei(1957-), male,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rofessor. Research areas include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la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cross-border geography research. E-mail:dengwei@imde.ac.cn

作者简介:邓伟(1957-),男,辽宁沈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山区资源环境与国土空间发展及跨境地理研究.E-mail:dengwei@imde.ac.cn

展开

摘要

南亚是与中国毗邻国家最多的地区,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此,让山、水和国别的关系彼此咬合而命运相关,构成了特殊的地缘环境和地缘关系。河流是这个地区利益牵扯最紧密的纽带,上下游国别间水问题的博弈导致了彼此间地缘关系的复杂性和冲突的动态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跨境资源环境问题给地区稳定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南亚各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牵扯跨境水权益问题,直接影响南亚地区各国的地缘关系及水安全问题。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挑战是区域各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思考和应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全球和平发展的新路径,南亚地区应该秉承其理念和思想,共同谋求地区水安全合作机制,化解风险,走协调、协同、共赢的合作之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 ; 南亚地区 ; 跨境河流 ; 水安全 ; 协调对策

Abstract

South Asia is the subregion of Asia with the most neighbors of China. Although the high mountains in the Great Himalayas spatially separate South Asia from East Asia along the border of China’s autonomous region of Tibet, the geographical items such as mountains and rivers link the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with China, resulting in a special and complex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relationship. In this geopolitical relationship, the transboundary rivers are becoming a key issue of this region in an era of increasing water stress. Depleted and degraded transboundary water suppl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cause social unrest and spark conflict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and complicate the geopolitic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n addition, the increasing impacts from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will definitely bring many transboundary eco-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is region, projecting a big challenge to region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 key issues related to the water resources supplement and exploration require the transboundary rivers to be a positive role in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utility and exploration, and the result will definitely affect regional relationship and water security. How to handle these issues and challenges will be a question for the countries in this region with a long time. Currentl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presents an opportunity to build a shared vision for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s a way to inject new positive energy in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light of this, the countries with transboundary rivers in South Asia must come together to construct a cooperative mechanism of water security, and adopt a win-win cooperation for the use of transboundary rivers under the principles of “equal”, “equitable” and “reasonable”.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South Asia ; Transboundary river ; Water security ; Coordination strategy.

0

PDF (2590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收藏文章

本文引用格式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邓伟, 赵伟, 刘斌涛, 南希, 孔博. 基于“一带一路”的南亚水安全与对策[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 33(7): 687-701 https://doi.org/10.11867/j.issn.1001-8166.2018.07.0687

Deng Wei, Zhao Wei, Liu Bintao, Nan Xi, Kong Bo. Water Securit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South Asia Based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8, 33(7): 687-701 https://doi.org/10.11867/j.issn.1001-8166.2018.07.0687

1 引 言

南亚地区包括了8个国家(阿富汗、巴基斯坦、不丹、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和斯里兰卡),其中前5个国家与我国接壤,无论从我国周边外交层面论及,还是从地缘环境与地缘关系层面考虑,南亚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毗邻地区。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于此,地形的阻隔并未割断资源、环境和生态在空间上的息息相关。其中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地球的第三极)[1],发源于此的跨境河流构成了双边或多边的复杂的水资源空间联系。这种彼此关系包含着依赖、矛盾和制约性,时而也牵扯国别间的冲突,引发外交事件,导致地区矛盾和国别关系的紧张[2]

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全球化导致了国别间拥有多种联系,使得一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孤立进行,必须是开放性的发展。但是,国别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构成了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特别是毗邻国家间的资源环境问题,始终都是双方博弈的焦点或敏感点。就南亚特殊的地理和气候而言,水安全问题与地缘关系非常紧密,跨境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正义性关乎南亚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因此,本文从南亚国家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分析了南亚跨境河流现状及其区域水安全、地缘关系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2 南亚国别及地理概况

2.1 国别概况

南亚地处亚洲大陆的南部,介于东南亚与西亚之间,以南亚次大陆为主体,拥有8个国家(图1)[3]。陆域国土面积达503万km2,人口超过了17亿,是世界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其中,印度超过13.3亿人,巴基斯坦1.97亿人,孟加拉国1.64亿人,阿富汗3 500万人,尼泊尔2 900万人,斯里兰卡2 120万人,不丹80.7万人,马尔代夫43.6万人。同时,南亚也是除非洲之外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图1   南亚国家分布示意图

Fig.1   Location of South Asia and its countries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地区的重要性大国。南亚的宗教信仰也很多样,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锡克教、基督教等。

2.2 地理与气候概况

从地理环境来看,南亚的高山、高原、平原及沙漠或荒漠是内陆的主要自然地貌景观,而印度洋沿岸及岛国海岸带发育,是印度洋大通道上的重要港口驿站。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6 000 m,海拔8 000 m以上的高峰有14座,导致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河网密布,灌溉渠系完善,农业发达,东西长约3 000 km,南北宽250~300 km,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带之间为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海拔1 000~1 500 m,断层崖广布;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海拔500~600 m,为低山丘陵,沿海有较宽的海岸带。

就气候而言,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与冬夏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通常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9月)和旱季(10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因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使南亚东北部成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而西北部则降水稀少。除季风气候外,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而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地区南部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5 ℃以上,最低月平均气温也在10 ℃以上,常年无冬;最高月平均气温在30 ℃以上,每年3~5月高温少雨。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一般介于5~10 ℃,少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低于0 ℃,与我国西藏高原类似。南亚绝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印度大沙漠、兴都库什山南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大多数地区年蒸散量大于1 000 mm,只有北部一些山区年蒸散量小于500 mm。印度东北部及恒河下游、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等地气候湿润,干燥度小于1,印度西部、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干燥度大于3。

就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而言,南亚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东西高止山;耕地主要分布在两河平原区以及德干高原;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高原山区。根据GLC2000数据统计,林地(含灌丛)占26.16%;耕地占49.83%。

2.3 社会经济概况

南亚国家在国土面积、人口以及经济实力方面差别很大,总体发展滞缓,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印度作为新兴国家(国土面积约298万km2,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在增速行进,2016年GDP为22 635亿美元。巴基斯坦的经济稳步发展(国土面积约79万km2,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2016年经济增长率达4.7%,GDP为 2 827亿美元;而落后的尼泊尔GDP仅有211.44亿美元。

为了加强南亚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内的相互合作,1985年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通过了《南亚区域合作宣言》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现有成员国8个,秘书处设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是南亚地区的重要非政治性集团组织。其宗旨是促进南亚各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促进南亚国家内部合作和相互支持,增进互信和理解,同时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等。

尽管如此,南亚国家间的不平等和利益冲突仍普遍存在,加上宗教文化的差异,使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变得十分复杂。

3 南亚与“一带一路”

从区位来看,南亚次大陆的东、西、南三面分别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环绕,是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特殊区域,印度洋港口和南亚岛国则由东向西,衔接起东南亚和西亚、非洲乃至欧洲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拥有牵连东西、联动南北、沟通海陆的区位优势。而今,南亚扼守着全球最繁忙的印度洋航线的咽喉地带,对世界经济安全有着明显而重要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的国际合作框架中,南亚具有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枢纽地位。因此,伴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谋划中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构想中的中尼印经济走廊正在促成地区发展日益联动的态势。

近年来,我国与南亚国家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了积极发展。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与南亚各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10.27亿美元,2016年达到了1 100多亿美元(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统计数据)。然而,南亚区域内贸易额占贸易总量的比重只有5%,但可以预见其拥有巨大增长空间,未来有潜力可增至2 000亿美元。因此,南亚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后发基地,是值得花功夫、下力气、用智慧经营的一个非常具有长远战略性的重要地缘空间。

4 南亚跨境河流与水安全问题

南亚次大陆北临“亚洲水塔”青藏高原,多条世界著名的大河源头孕育于此,其中,流经南亚地区的跨境河流有3条主脉:一是发源于中国西藏境内冈底斯山,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二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多条支流发源于尼泊尔境内),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恒河;三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雅鲁藏布江,其流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而进入孟加拉国后又称为贾木纳河。3条河流均为连接型(河流上下游流域分属不同的国家)的跨境河流。

4.1 主要跨境河流

根据跨境河流的主脉,可进一步按国别分组,即可分为中国—南亚跨境河流、印度—巴基斯坦跨境河流、尼泊尔—印度跨境河流和印度—孟加拉国跨境河流。

(1)中国—南亚跨境河流

发源于中国西藏,流向南亚诸国的大河及其重要支流有十余条(表1)。

表1   中国—南亚主要跨境河流[4]

Table 1   Major transboundary river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Asia[4]

中国境内名称境外名称源头汇入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喜马拉雅山中段孟加拉湾
狮泉河(森格藏布)印度河上源冈底斯山克什米尔地区
象泉河(朗钦藏布)萨特累季河喜马拉雅山西段印度河
奇普恰普河希欧克河喀喇昆仑山印度河
甲扎岗葛河-藏西南恒河
巴吉拉提河-喜马拉雅山中段恒河
孔雀河(马甲藏布)-藏南恒河
吉隆藏布-藏南恒河
波曲-藏南恒河
绒辖藏布-藏南恒河
朋曲-藏南恒河
康布曲-藏南布拉马普特拉河
洛扎怒曲-藏南布拉马普特拉河

新窗口打开

其中,雅鲁藏布江、狮泉河(森格藏布)和象泉河(朗钦藏布)为3条主要的跨进河流。雅鲁藏布江源头是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河流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5]。中国境内河长2 057 km,流域面积24.6万km2,落差5 475 m,每年由中国藏南流入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干支流的径流量超过3 000亿m3,约占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径流的50%。狮泉河(森格藏布)是南亚大河——印度河的上游,发源于冈底斯山主峰冈仁波齐峰北面的冰川湖,在中国境内河长446 km,流域面积2.745万km2,落差1 646 m,出境流量约6.9亿m3[6]。象泉河(朗钦藏布)是印度河最大支流萨特累季河(Sutlej)的上源,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段兰塔附近的现代冰川,在中国境内河长309 km,流域面积2.276万km2,落差3 373 m,出境流量约9.1亿m3[7]

(2)印度—巴基斯坦跨境河流

印度、巴基斯坦国界切割了印度河流域和灌溉网,两国的跨境河流主要是印度河东侧支流及灌溉网[8]。印度河以近北西—南东方向纵贯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注入阿拉伯海,干流全长约2 897 km,多年平均径流量约2 070亿m3。河流西侧有2条大的支流,东侧有5条支流。根据印度、巴基斯坦两国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水条约》,印度河西侧5条支流中,靠近印度一侧的萨特累季河、比斯河(Beas)和拉维河(Ravi)划归印度使用;另外2条支流杰赫勒姆河(Jhelum)、杰纳布河(Chenab)及印度河干流(Indus)划归巴基斯坦使用。

(3)尼泊尔—印度跨境河流

对印度而言,尼泊尔属于上游国家。尼泊尔的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从北向南流入特莱平原,再流入印度[9]。尼泊尔河流包括4条主要河流发源于中国西藏的柯西河水系(Koshi,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 600亿m3)、甘达克河水系(Gandak)、卡尔纳利河(Karnali)和马哈卡利河水系(Mahakali)。此外,还包括萨尔达河、马里柯达河、巴拜河、拉普提河、巴格马提河流、卡姆拉河和坎开河等。这些河流在枯水季节为印度东北部的比哈尔邦和北方邦提供所需水源,在季风季节多造成洪水灾害。

(4)印度—孟加拉国跨境河流

孟加拉地区地势平缓、水网密布,237条河流流经该地区。作为下游国家,孟加拉国与印度共享54 条跨境河流,占河流总数近1/4[10]。其中主要河流有:恒河(Ganges),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 501亿m3,恒河旱季径流大部分来源于喜马拉雅山冰雪融水,雨季多年平均流量占总径流量的83%,河流水情年度内变化很大;布拉马普特拉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6 180亿 m3,约占贾木纳河入海径流的50%,超过印度水资源的15%;梅克纳河(Meghna),多年平均径流量1 418亿m3,输沙量130万t,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的主要水道。

从以上各国间主要跨境河流分布及水资源特征看,跨境河流的地理空间联系十分密切,其水资源权益的合理性与公平正义性,对南亚的水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别关系的影响十分重大。

4.2 南亚水资源开发利用

(1)南亚各国别水资源概况

从自产水总量来看(表2),南亚八国中印度的自产水总量约为1.45万亿m3,占南亚自产水总量的72.95%。尼泊尔、孟加拉国的自产水总量分别为1 982亿和1 050亿m3,分别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不丹、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阿富汗的自产水总量分别为780亿、550亿、528亿和472亿m3,分别居第四位到第七位。马尔代夫的自产水总量最少,仅为0.3亿m3。考虑入境水资源,印度、孟加拉国的水资源总量超过了1万亿m3,印度的水资源总量居南亚八国第一位。

表2   南亚各国水资源概况[3]

Table 2   Overview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 South Asian countries[3]

国家自产水总量
/亿m3
入境水总量
/亿m3
水资源总量
/亿m3
入境水比例
/%
阿富汗471.5267.0738.536.2
不丹780.00.0780.00.0
巴基斯坦550.02 651.03 201.082.8
孟加拉国1 050.011 220.012 270.091.4
马尔代夫0.30.00.30.0
尼泊尔1 982.0120.02 102.05.7
斯里兰卡528.00.0528.00.0
印度14 460.06 352.020 810.030.5

新窗口打开

入境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境外水资源的依赖程度,是跨境河流水资源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超过80%的水资源依靠入境水,这就决定了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在水资源冲突方面的自然背景。

就人均水资源而言,尼泊尔的人均水资源量达到8 600 m3,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不计算入境水)的人均水资源总量分别为1 249,371和764 m3,均属于缺水地区,其中巴基斯坦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人均<500 m3)。此外,马尔代夫的人均淡水资源仅为103 m3(图2)。

图2   南亚各国家人均水资源情况(a)南亚八国人均水资源;(b)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均水资源

Fig.2   Water resource condition in South Asia(a) Water resource per capita of the eight countries; (b) Water resource per capita of India, Pakistan, and Bangladesh

南亚地区主要受印度洋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控制,降水年内极端不均。干季降水少,潜在蒸散量大,水分亏缺严重;雨季则降水太多,强度大,易发生洪涝灾害。以新德里为例,其年降水量为790 mm,雨季降水量为655 mm,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83%;再以孟买为例,其年降水量为2 168 mm,雨季降水量为2 068 mm,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95%,水资源的调蓄任务十分艰巨,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巴基斯坦人口增长率为19‰,印度为21‰),也导致一些国家人均水资源下降明显,不仅农业用水紧张,而且部分地区的人、蓄饮水安全问题非常突出。

(2)南亚国家水资源开发现状

南亚八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约为10 000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56.37%[11]。巴基斯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82.36%,是南亚各国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印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40.12%,在南亚各国中居第二位。阿富汗、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分别为31.34%,25.90%和19.67%(图3)[3]。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但设施性缺水是3国面临严重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原因。

图3   南亚八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Fig.3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of the eight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南亚用水构成中农业用水占主要地位,约占91.15%,因此保证农业灌溉用水是南亚水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与2006年发布的《联合国水资源开发报告》Ⅱ所预料的农业水资源面临的供需矛盾问题相一致[12]。南亚地区的农业灌溉比较发达,以巴基斯坦为例,其灌溉总面积1 633万hm2,人均灌溉面积0.133 hm2,居世界第一位。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调水能力约为3 000 m3/s,极大缓解了巴基斯坦东部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城镇和工业用水分别占6.88%和1.97%,占比不大。总体来看,南亚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城镇用水和工业用水总量不大。但是随着南亚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不断进步,城镇用水和工业用水也会大幅增加,农业用水、城镇用水、工业用水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水利工程蓄水库容能够很好地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南亚八国水库总库容约为2 773亿m3,其中印度的水库总库容约为2 240亿m3,占南亚八国水库总库容的80.77%。除印度外,其他国家的水库库容都不大,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水库总库容分别为234亿和203亿m3,调节能力很有限(图4)。

图4   南亚各国家蓄水库容情况(a)蓄水总库容;(b)人均蓄水库容

Fig.4   The situation of the reservoir 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a) Total amount; (b) Per capita volume

从南亚各国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南亚各国总体上水资源总量巨大,但各国分配不均匀,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存在水安全冲突的潜在风险,且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热条件剧烈波动还将加重该区域水资源时空不均衡的问题。

5 南亚跨境河流与地缘关系

5.1 跨境河流的空间关联

南亚次大陆的整体性和国别的毗邻性,使得跨境河流的陆水关系在空间上彼此密切关联,并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南亚季风作用强弱的动态也使其风险此消彼长,使其空间水权的利益得失牵扯更加明显,导致河流的跨境协调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化。

南亚跨境河流的利益博弈是这个地区的常态问题,即印孟水纷争、印巴水争端、印尼(尼泊尔)的水交涉等,由此带来的国家冲突也会在双边或多边产生影响。在南亚地区水权益纷争影响性最大的跨境河流当属印度河、恒河、柯西河。随着地区人口的增加,区域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水资源的保障,而全球气候变化下南亚季风呈现的极端天气过程加剧了水灾害问题,旱涝交替出现,因水灾害导致跨境水纷争风波不断,流域的水情变化触发国别反应,导致水的跨境空间联系与地区稳定日益相关。

5.2 河流的地缘关系

南亚多水与少水的交替出现,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而且应急管控的过程中往往造成国别间的利益损害,地区国别间在跨境水情管控层面明显存在空间上的不平等问题,以大欺小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跨境河流的地缘关系凸显其特殊性,具有以下地缘关系特点。

(1)跨境水域空间共同体关系

南亚各国跨境流域的上、中、下游自然过程关系咬合紧密,局部突发过程的影响快速传递,牵动性非常突出,构成了特殊的水域空间共同体关系,从而增加了跨境水域空间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敏感性,其影响在双边及多边迅速扩散,导致矛盾与冲突常态化。

(2)跨境水权分配利益链关系

由于水脉相连,国家间的水权分配构成了彼此间利益链关系。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关国别的主权和利益公平正义,跨境河流过度开发利用加剧了国别间对水资源的竞争,彼此间的博弈导致争议与争端不断发生,成为地区不稳定的导火索[13]。由于南亚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国别间的实力差异很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强权行径多有体现,弱小国家受到极大牵制和掣肘,水权分配的非对称化局势明显(图5),导致了跨境水权利益链关系极其紧张。

图5   印度在印尼边界修建的柯西河控水大坝(邓伟拍摄)

Fig.5   The dam on Koshi River which was constructed by India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India and Nepal (Photo by Deng Wei)

6 南亚国别水安全问题

6.1 气候变化的影响

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机构均把南亚地区列为全球气候变化敏感性最高的区域之一[14,15,16]。资料分析显示,总体上南亚地区年降水量下降区域大于年降水量增加区域,尤其是恒河流域降水量下降最为明显,但印度河流域季风季节降水量有增加趋势,这一方面有助于改善印度、巴基斯坦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但另一方面印度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也呈增加趋势。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尼泊尔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观测数据显示[17,18],中山区年降水量下降趋势为2.3 mm/a;而中高喜马拉雅山地年降水量增加趋势达到6.6 mm/a。在气温方面,尼泊尔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为0.037 ℃/a,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为0.012 ℃/a,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剧该区域的干旱灾害问题。

有记载表明,1931年以来巴基斯坦共出现26次50 ℃以上的高温记录,其中1990年以后24次,2000年以后21次。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巴基斯坦的极端高温、干旱气候似乎正在增强,如此气候变化无疑会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6.2 水灾害问题

南亚地区是全世界水旱灾害最严重及其社会易损性最高的地区之一[3]。近代历史上,南亚曾发生多次受灾人口超过1 000万人、死亡人口超过100万人的严重水旱灾害,而小型的水旱灾害每年则会频发多次。根据EM-DAT(Emergency Events Database)数据库统计,南亚地区在1900—2015年的100多年间,共发生重大的水旱灾害665次,其中水灾621次、旱灾44次。南亚诸国中发生洪水灾害次数最多的是印度,达到264次,其次是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洪水灾害中,受灾人口500万人以上的有53次,1 000万以上的36次,1亿人以上的1次。统计表明,南亚地区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灾害5.78次,受灾人口500万人以上的严重水旱灾害平均每年发生0.54次,即2年1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产生严重影响。

从空间上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恒河下游、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三角洲、印度河中下游,受洪水侵袭最严重的是孟加拉国和印度,而印度西部、巴基斯坦南部和西南部、阿富汗西南部地区干燥度一般大于5,部分地区会超过10,甚至20,干旱缺水十分严重(图6图7)。

图6   南亚地区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Fig.6   Floo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 South Asia

图7   南亚地区干旱灾害危险性分级图

Fig.7   Risk levels of drought disaster in South Asia

据EM-DAT国际灾害数据库统计,南亚地区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灾害约14起,死亡人口约26 600人/年,受灾人口4 290万人/年,经济损失16.85亿美元,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2010年)的0.56%。

6.3 环境灾害问题

(1)冰湖溃决

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冰湖溃决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溃决事件多发,特别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冰川消融导致冰湖快速扩张,溃决风险持续增加[19,20,21,22]。据有关研究揭示,1990—2015年,喜马拉雅冰湖总数增加了401个,冰湖面积扩张了14.1%(56.4 km2),因快速扩张具有较高潜在危险的冰湖118个(表3,图8)。在过去50年中,喜马拉雅山中段发生过40起以上的冰湖溃决事件, 1964年、1981年、2002年和2005年曾先后在尼泊尔与中国接壤的樟木口岸、中尼公路(318国道)、吉隆口岸发生了冰湖溃决事件,尼泊尔境内的柯西河流域在1980—1997年先后发生了5次冰湖溃决事件。1644—2013年巴基斯坦共发生51次冰湖溃决事件。

表3   1990—2015年喜马拉雅地区不同国家快速扩张冰湖数量

Table 3   Rapid expansion of glacial lak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southern Himalayan region

国家不丹中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总计
快速扩张
数量/个
86923171118

新窗口打开

图8   喜马拉雅山脉冰川和冰湖分布情况(据参考文献[19])

Fig.8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nd glacial lakes in the Himalayas (modified after reference[19])

(2)滑坡

据遥感影像解译,南亚山区崩塌滑坡13 439处[3,23],主要沿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呈东西向带状分布(图9)。

图9   南亚地区滑坡分布图

Fig.9   Landslide distribution in South Asia

据统计,尼泊尔崩塌滑坡数量最大,共7 880余处,约占滑坡总数的58.64%;其次为印度,共计崩塌滑坡3 000余处,占滑坡总数的22.35%,滑坡主要集中在印度西北和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巴基斯坦、不丹和阿富汗崩塌滑坡数量接近,分别为933处、895处和709处,此外,斯里兰卡也有数十处滑坡分布,孟加拉国东南部有滑坡发育。南亚各国滑坡风险大小和危险区面积如图10图11所示。

图10   南亚国家滑坡危险性评价图

Fig.10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in South Asian countries

图11   南亚各国滑坡高危险区面积与比例

Fig.11   Landslide high risk area and its percentage in South Asian countries

(3)泥石流

与滑坡灾害空间分布类似,南亚地区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喀喇昆昆山和兴都库什山等山脉[3,24],并沿着这些山脉呈带状分布(图12)。

图12   南亚地区泥石流分布图

Fig.1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flows in South Asia

据有关统计,印度泥石流发育数量最多,有泥石流1 340余条,占泥石流总数的33.08%;其次为尼泊尔,分别发育有泥石流1 255条,占泥石流总数的30.91%;巴基斯坦有泥石流850条,占泥石流总数的20.94%;阿富汗有泥石流440条,占泥石流总数的10.84%;不丹泥石流数量为168条,占泥石流总数的4.14%;斯里兰卡也有少量泥石流发育,但多为坡面或冲沟型泥石流,有时多伴随滑坡的发生而形成。泥石流往往造成河道的淤积,也给水资源利用造成重大障碍(图13)。

图13   山洪泥石流对柯西河支流的淤埋(邓伟拍摄)

Fig.13   Siltation of debris flow in the tributary of the Koshi River (Photo by Deng Wei)

图14可知,喜马拉雅山大部分地区和兴都库什山北部及喀喇昆仑山为泥石流高危险区,其影响面积如图15所示。

图14   南亚国家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图

Fig.14   Risk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 in South Asian

图15   南亚各国泥石流高危险区面积与比例

Fig.15   Debris flow high risk area and its percentage in South Asian countries

7 南亚水安全战略与对策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在研究中国未来10年周边国家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中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目标,就是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25]。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同周边地缘安全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南亚的跨境水资源制约性涉及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25],主动统筹以水为主导的谋略,必利于国家外交大局与地区和平发展。

7.1 牢牢掌握水调控的主动权

中国作为南亚地区跨境河流的上游国家,许多重要的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中国境内,是名副其实的水源国家或水塔国家。中国在青藏高原的长期生态保护已经对南亚水源涵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影响不断加重的背景下,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系统演变出现了一些超常态变化,特别是冰川加速消融,冰湖溃决、地质灾害影响等问题,都增加了水安全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跨境水安全的风险。为了应对和化解跨境水安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国有必要紧紧抓住水调控的主动权,以南亚地区水资源再平衡为目标,根据第三极地区冰冻圈演变和河流水情可能的突变而预见性施策,给出指导方案、操作框架和具体行动。

7.2 统筹地区水安全大局,须分国别应对

南亚发展的不平衡和国别大小的差异,特别是传统农业国家居多,水资源的需求各有差异,水资源的利益点不同,必须要进行地区统筹。中国应该凝聚国际相关力量,加强区域水资源统筹的协调能力,既要考虑国别实情,又要考虑国别间水资源需求的平衡性,把握水资源利益链的命脉,在源头调控、跨境协调、水资源的水权方面进行地区统筹,把握地区水安全大局的话语权,真正建立起跨境河流水资源命运共同体,为南亚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水资源安全保障基础。

7.3 建立跨境水安全协商机制

遵循“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思想和精神[26],鉴于南亚地缘战略的重要性,要以中央做好周边国家外交工作的思想为指南,以解决跨境水安全问题为基点,营造水和谐外交环境。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不断、持续地扩大和提高中国水的外交软实力与影响力,逐步确立中国在地区水问题协调与化解的外交地位,最终建立跨境水安全协商机制,为水外交对话与协调和跨境水安全问题管控提供通道。

7.4 全面加强水安全科技支撑基础

全面加强南亚的科学研究工作与科技合作,掌握本底、了解实情、知晓变化、动态性跟进,为中国水外交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要加大对南亚地区科技合作的投入,包括与水安全有关的科技输出,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清洁水技术和设施建设。通过制定南亚地区科技工作规划与科技合作战略,分期实施,持续地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研究工作,既可体现大国的地区责任,又将不断奠定应对南亚跨境水资源安全的科技基础。只有夯实这个基础,才能为解决南亚跨境水安全问题真正提供有效方案与工具。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Yao Tandong, Chen Fahu, Cui Peng, et al.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o the third and third poles

[J].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7, 32(9):924-931.

[本文引用: 1]     

[姚檀栋, 陈发虎, 崔鹏, .

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

[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9):924-931.]

[本文引用: 1]     

[2] Feng Yan, He Daming.

Transboundary water vulnerability and its drivers in China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9,19(2):189-199.

[本文引用: 1]     

[冯彦, 何大明.

中国跨界水脆弱性及其驱动因素

[J]. 地理学报, 2009, 19(2): 189-199.]

[本文引用: 1]     

[3] Deng Wei, Li Ainong.South Asia Geograph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M]. Chengdu: Sich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16.

[本文引用: 7]     

[邓伟, 李爱农. 南亚地理——资源与环境[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2016.]

[本文引用: 7]     

[4] He Daming, Zhao Wenjuan, Feng Yan, et al.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iver research in China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4, 14(1): 21-28.

[本文引用: 2]     

[何大明, 赵文娟, 冯彦, .

中国国际河流研究进展

[J].地理学报,2004,14(1):21-28.]

URL      [本文引用: 2]      摘要

[1]Aaron T Wolf, 1999. Criteria for equitable allocations: the heart of international water conflict. Natural Resources Forum, 23: 3-30. [2]Chen Lihui, 2001.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River Basins. Kunming: Yunnan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3]Feng Yan, 2001. Study on International Water Laws and Relevant Policies. Kunming: Yunnan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4]Gan Shu, 2001. Landcover RS Monitoring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 in Lancang River Basin. Kunming:Yunnan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5]He Daming, 1999. Focus of Geosciences in the 21st Centu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In:Geography in China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1999.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476-495. (in Chinese) [6]He Daming, Liu Daqing, 1992. Mekong River Study. Kunming: Yunnan News Press. (in Chinese) [7]He Daming, Tang Qicheng, 2000. International Rivers in China. Beijing: Science Press, 3-20. (in Chinese) [8]He Daming, Wang Yuqi, 1995. Corpus of Basin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Lower Mekong. Kunming:Yunnan News Press. (in Chinese) [9]He Daming, Zhang Guoyou, Hsiang-te Kung, 2001. Towards Cooperative Utilization and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Tokyo, Japan, and Science Press New York Ltd., USA. [10]He Daming, Zhao Wenjuan, Gou Junhua, 2003. Study on the Reasonable Utilization of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outhwest China.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Water and 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Asia, AIT, Bangkok, Thailand, October 23-25, 108-116. [11]He Daming, 2001. Water Resource GIS in Lancang River Basin. Kunming: Yunnan Science Press. (in Chinese) [12]Hydropower Research Center of Energy Sources and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ese) [13]Lei Tijun, Zhou Xiaoqian, 1993.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and United Nations, 1978. Register of International River, Oxford: Pergamon
[5] Yang Zhigang, Zhuo Ma, Lu Hongya, et 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its impact on runoff in Yarlung Tsangpo River Basin in Tibet during 1961-2010

[J]. Journal of Glacidogy and Geocrydogy, 2014,36(1):166-172.

Magsci      [本文引用: 1]     

[杨志刚, 卓玛, 路红亚, .

1961—2010年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J]. 冰川冻土, 2014, 36(1): 166-172.]

DOI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采用1961-2010年雅鲁藏布江流域6个气象站近50 a降水量的实测数据,统计降水量的年、干季、湿季平均序列;结合流域6个水文站近50 a年径流序列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 雅鲁藏布江流域1961-2010年近50 a年平均降水量表现为不显著增加,增加速率为3.3 mm&middot;(10a)<sup>-1</sup>,其中干季、湿季分别为1.9 mm&middot;(10a)<sup>-1</sup> 和1.4 mm&middot;(10a)<sup>-1</sup>,均为增加趋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相对偏多,70年代较平稳,而80年代为最少,到90年代有所回升,21世纪前10 a降水量处于不显著的增多态势. 雅鲁藏布江径流的变差系数<em>C</em><sub><em>V</em></sub>值在0.15~0.40之间,年际变化较小. 径流的年代际变化总体上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相对的丰水期,70年代减少,80年代达到最小值,之后径流有所回升,进入21世纪前10 a呈不显著增加趋势. 年、湿季尺度上径流量和降水量的相关显著,湿季作为径流主要形成期,其降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流域径流量的丰枯,湿季降水量的增减影响着流域径流量的增减. 由此可见,降水变化是雅鲁藏布江天然径流最主要影响因子,最终也决定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量的丰枯.</p>
[6] FAO. Profile of China[EB/OL].[2018-04-15]..

URL      [本文引用: 1]     

[7] Guan Zhihua, Chen Chuanyou.

Water resources of the Tibetan river

[J]. Resource Science, 1980,2(2):25-35.

Magsci      [本文引用: 1]     

[关志华, 陈传友.

西藏河流水资源

[J]. 资源科学, 1980, 2(2): 25-35.]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8] He Zhihua.

Research on Water Resources in Sino-Indian Relations[D]

. Lanzhou: Lanzhou University,2011.

[本文引用: 1]     

[何志华.

中印关系中的水资源问题研究[D]

. 兰州:兰州大学, 2011.]

[本文引用: 1]     

[9] Dong Fang.

India’s Practice in Settling the Disputes of Transboundary Rivers in South Asia and Its Impact on China-India Cross-Border Water Disputes[D]

. Wuhan: Wuhan University,2014.

[本文引用: 1]     

[董芳.

印度解决南亚跨界河流争端的实践及其对中印跨界水争端的影响[D]

. 武汉:武汉大学, 2014.]

[本文引用: 1]     

[10] Saman M A. Saman, Kishore Jupiter.

South Asia International River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Legal Perspective

[M]. Beijing: Law Publisher,2015.

[本文引用: 1]     

[萨曼·M A 萨曼, 基肖尔·于普勒蒂. 南亚国际河流的冲突与合作:法律的视角[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

[本文引用: 1]     

[11] Liu Siwei.

Water resources and security in South Asia

[J]. Research in South Asia, 2010,(2):1-9.

[本文引用: 1]     

[刘思伟.

水资源与南亚地区安全

[J]. 南亚研究, 2010, (2): 1-9.]

[本文引用: 1]     

[12] Hou Chunmei, Zhang Zhiqiang, Chi Xiuli.

The UN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calls for strengthening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06,21(11):1 211-1 214.

[本文引用: 1]     

[侯春梅, 张志强, 迟秀丽.

《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呼吁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21(11): 1 211-1 214.]

DOI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随着人口膨胀、工业发展、城市化、集约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为逐渐增长的人口提供所需的水,平衡不同需水者之间的需求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难题。《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Ⅱ通过17个案例研究分析了典型的水资源问题,包括当前全球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9大问题等,进而对可持续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和精心管理日渐稀少的淡水资源提出了多项建议。
[13] Deng Mingjiang, Long Aihua, Li Xiangquan, et al.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ransboundary water resources in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nd analysis of their problems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0,25(12):1 337-1 346.

[本文引用: 1]     

[邓铭江, 龙爱华, 李湘权, .

中亚五国跨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合作及其问题分析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12): 1 337-1 346.]

[本文引用: 1]     

[14] FAO.

Irrigation in Asia in Figures[R]

.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1999.

[本文引用: 1]     

[15] Frenken K.

Irrigation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Asia in Figures[R]

. Rom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12.

[本文引用: 1]     

[16] Jacoby H, Rabassa M, Skouas E.

Distributional Implic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in India[R]

.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2011.

[本文引用: 1]     

[17] Department of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

Observed Climate Trend Analysis in the Districts(1971-2014)[R]

. Kathmandu:Government of Nepal Ministry of Population and Enviroment Department of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 2017.

[本文引用: 1]     

[18] Zhang Feiyue,Jiang Tong,Su Buda, et al.

C MIP5 multi-model collection simulating climate change simulation and future scenario prediction of large Rivers in South Asia

[J].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6,32(5):734-742.

[本文引用: 1]     

[张飞跃, 姜彤, 苏布达, .

CMIP5多模式集合对南亚大河气候变化模拟评估及未来情景预测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 32(5): 734-742.]

DOI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利用英国东英格利亚大学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逐月气温、日本高分辨率亚洲陆地降水数据集APHRODITE(Asian Precipitation-Highly-Resolved Observational Data Integration Towards Evaluation)逐日降水资料以及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5)多模式集合逐月气温、降水格点数据,评估了CMIP5多模式集合对包括印度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全区域(简称南亚大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并对流域2016—2035、2046—2065和2081—2100年气候变化可能趋势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CMIP5多模式集合对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强的模拟能力,时间空间相关系数都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尤其对夏季气温的模拟要优于其他季节;对降水而言,模式对其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降水的季节性波动。预估结果表明:RCP2.6、4.5、8.5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期(1986—2005年),21世纪前期(2016—2035年)、中期(2046—2065年)和末期(2081—2100年)全流域年平均气温都有上升,且上升增幅随排放情景增大而增大,流域高海拔地区增幅较大;降水除21世纪前期RCP4.5、8.5情景下的增长趋势较小外,全流域年降水量都将增大;未来上述三段时期夏季持续升温将引起北部高海拔地区冰川的进一步消融;春季降水未来将持续增加,对全区水资源的贡献将增加;流域冬季降水的少量增加有助冰川累积和高海拔地区水资源的增加;三段时期夏季降水都有增长,洪涝发生的风险加大,极端降水事件可能增多。
[19] Yong Nie.

A regional-scale assessment of Himalayan glacial lake changes using satellite observations from 1990 to 2015

.[J].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17,(189):1-13.

[本文引用: 2]     

[20] Cao Xuecheng, Liu Zhouzhou, Li Weisheng.

Ice lake mapping and potential hazard analysis before the Earthquake of Nepal 4·25 earthquake

[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6, 38(3): 573-583.

Magsci      [本文引用: 1]     

[曹学诚, 刘周周, 李维胜.

尼泊尔4·25地震震前冰湖制图与潜在危险性分析

[J]. 冰川冻土, 2016, 38(3): 573-583.]

DOI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由于地震灾害的影响,冰湖上游的冰滑坡、冰崩、滑坡、泥石流会进入湖泊,通过冲击波或抬高水位,造成冰川坝或冰碛坝突然垮塌导致冰湖迅速排水而形成洪水或洪水泥石流。首先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构建尼泊尔2015年4月25日地震震前冰湖数据,为我国和尼泊尔的抗震救灾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然后利用历史遥感数据解译获取研究区2015年以前的历史冰湖数据,对历史冰湖数据和2015年的冰湖数据进行地理空间分析,计算其面积变化和长度变化。最后结合尼泊尔2015年4月25日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数据通过空间分析识别地震影响区的潜在危险冰湖。研究表明:研究区面积>0.02km<sup>2</sup>的冰湖有1847个,面积263.18km<sup>2</sup>,其中快速变化冰湖87个,位于地震影响区的潜在危险冰湖49个,应重点关注潜在危险冰湖。
[21] Yao Xiaojun,Liu Shiyin,Sun Meiping, et al.

Listed disaster incidents of ice lakes in Tibe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4,29(8):1 377-1 390.

[本文引用: 1]     

[姚晓军, 刘时银, 孙美平, .

20世纪以来西藏冰湖溃决灾害事件梳理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8): 1 377-1 390.]

DOI      URL      [本文引用: 1]      摘要

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是西藏自治区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已溃决冰湖特征及灾害影响范围与程度的认识是判定冰湖溃决条件、构建冰湖溃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开展冰湖溃决洪水估算与模拟的基础。通过对已溃决冰湖灾害事件文献及资料整理,结合地形图、遥感影像、中国冰川编目数据、Google Earth、冰湖溃决遗迹记录及野外考察,系统梳理了20世纪以来西藏地区发生的27次冰湖溃决事件,从多个角度判定并给出了23个已溃决冰湖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对金错、印达普错和次拉错冰湖溃决事件描述进行了勘误,指出1982年8月27日在定结县发生的冰湖灾害事件应是印达普错溃决所导致,2009年7月29日在边坝县发生溃决的冰湖是错嘎,而非次拉错。
[22] Rehman G.

GLOF Risk and Reduction Approaches in Pakistan

[M]. Japan: Springer, 2015:217-237.

[本文引用: 1]     

[23] Hu Guisheng, Chen Ningsheng, Narendra Khanal, et al.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and prevention in the cross-valley of Kexi River

[J]. 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2012, 27(8):908-915.

Magsci      [本文引用: 1]     

[胡桂胜, 陈宁生, Narendra Khanal, .

科西河跨境流域水旱灾害与防治

[J].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8): 908-915.]

URL      Magsci      [本文引用: 1]      摘要

<p>科西河流域是恒河的一个重要支流,地跨中国、尼泊尔和印度3个国家,流域面积7.15万km2,流域具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差(从海拔8 848 m的珠穆朗玛峰到海拔60 m的恒河平原),最为完整的气候、土壤和植被带谱。流域发育有罕见的多类型水旱灾害,主要有冰湖溃决、洪水、干旱、水土流失等。通过实地调查这一代表性跨界流域的水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和区域社会经济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揭示流域冰湖溃决、洪水、干旱等水旱灾害的特征和时空发育规律。流域冰湖溃决灾害集中于科西河流域上级支流,灾害损失巨大,并由于溃决洪水的侵蚀,沿途链状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洪水灾害主要集中于流域下游,在相对较高标准的防洪体系中,洪水灾害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产生的,并造成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范围大,年内持续时间长,并且由于人口增加和生态退化进一步严重化。最后,依据流域水旱灾害特点,提出一系列减灾策略与措施。</p>
[24]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

[N].人民日报,2013-10-26.

[本文引用: 1]     

[25] Mao Hanying.

Geopolitical and geo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and China’s strategies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4, 33(3):289-302.

Magsci      [本文引用: 2]     

[毛汉英.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3): 289-302. ]

DOI      Magsci      [本文引用: 2]      摘要

在对19 世纪末和20 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26] Liu Weidong.“One Belt and One Road” Leads to Inclusive Globalization[M]. Beijing: Commercial Press,2017.

[本文引用: 1]     

[刘卫东. “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7.]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