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旱区占我国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其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业发展。为充分挖掘农业气候资源优势,探索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路径,亟需科学认识寒旱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特征与内在特质。基于2000—2020 年高分辨率气象数据,融合热量限制与水分胁迫构建了寒旱指数(CASI),量化了中国寒旱农业气候区空间格局及主导因子。研究发现,寒旱农业气候区占国土面积16.42%,呈东北—西南带状分布。依据CASI 可划分为5 个等级,其中青藏高原属极端胁迫区(一级),河西走廊
与内蒙古高原为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二、三级),而东北平原至陇中一带水热配置最优,是适宜规模化发展的核心潜力区(四、五级)。甘肃和内蒙古等省份的寒旱区面积占比超过40%,过渡地带表现出较高的气候敏感性。空间聚集分析进一步揭示,28.52% 的区域为低值聚集区,是核心优势产区;28.24% 的区域属高值聚集区,构成农业气候高风险带。因子贡献量分析显示,水分胁迫主导的区域占73%,热量限制主导的区域占27%,且寒贡献率随海拔升高显著增加。构建的CASI 指数体系为寒旱农业气候区划提供了新方法论工具,其区划成果可为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促进资源精准配置及发展特色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
|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