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 100085
中图分类号: P9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8166(2018)12-1297-08
收稿日期: 2018-09-5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2-10
版权声明: 2018 地球科学进展 编辑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羽(1966-),女,湖南涟源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地球科学领域项目管理工作.E-mail:liuyu@nsfc.gov.cn
展开
摘要
介绍了新设立的环境地球科学领域的组建原则与基本架构,重点分析了2018年度该领域各类项目申请受理和评议情况、项目资助方案、评审原则以及项目申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简要介绍2017年度结题项目的基本概况及成果产出等。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安全健康,并已引起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十九大报告把“生态环境”提到历史新高度,开启了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如何科学地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生态和灾害问题,对环境科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2017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在原有学科基础上进行了重组,并根据环境地球科学的前沿和特点,新增了部分新的研究方向,成立“环境地球科学学科”。
新组建的环境地球科学学科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表层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大跨度的学科交叉,研究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各自演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以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地球表层环境演变框架,理解过去和当前正在发生的地球环境变化过程和机制,探索和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和灾害问题。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①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变化及其与生物圈演化之间的关系;②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各种环境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风险评估理论;③各种污染物运移转化规律及修复;④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基础科学问题。鼓励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学科交叉和系统科学研究。
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包括14个二级申请代码,即土壤学(D0701)、水文学(D0702)、地下水科学(含地热地质学)(D0703)、工程地质学(D0704)、环境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D0705)、环境大气科学(D0706)、生物地质学(D0707)、生物地球化学(D0708)、环境地球化学(D0709)、环境生物学(D0710)、第四纪地质学(D0711)、环境变化与预测(D0712)、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0713)和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D0714)。
2018年度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基金)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地区基金)共申请4 557项。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比例约为5∶ 4∶ 1(图1)。 其中,面上项目申请数为2 186项,青年基金申请数为1 931项,地区基金申请数为440项。
2.1.1 申请项目依托单位分布
2018年度申请环境地球科学学科的依托单位共735家,其中申报量达到20项及以上的依托单位有60家。按申报类型分类,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的依托单位数分别为436,590和104家。
申请项目数位列前10位的依托单位的申请项目总数为576项,占本领域总申请项目数的12.64%(表1),其余724家依托单位共申请 3 981项,占比为87.36%。位列前10位的依托单位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别为8所和3所。按地区分布归类,东部、中部和西部各有6所、2所和3所单位。
表1 申请项目数量前10名的项目依托单位
序号 | 依托单位 | 面上项目 /项 | 青年基金 /项 | 地区基金 /项 | 合计 /项 | 占比 /% |
---|---|---|---|---|---|---|
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60 | 33 | 0 | 93 | 2.0 |
2 | 长安大学 | 37 | 27 | 0 | 64 | 1.4 |
3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39 | 15 | 0 | 54 | 1.2 |
4 | 成都理工大学 | 34 | 16 | 0 | 50 | 1.1 |
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3 | 16 | 0 | 49 | 1.1 |
6 | 南京大学 | 33 | 15 | 0 | 48 | 1.1 |
7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31 | 16 | 0 | 47 | 1.0 |
8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14 | 32 | 0 | 46 | 1.0 |
9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31 | 12 | 0 | 43 | 0.9 |
10 | 同济大学 | 36 | 5 | 0 | 41 | 0.9 |
10 | 华中农业大学 | 35 | 6 | 0 | 41 | 0.9 |
合计 | 383 | 193 | 0 | 576 | 12.6 |
2.1.2 项目申请人年龄分布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人年龄分布范围为2668岁(表2)。其中,2640岁年龄段人数占总申请人数的71.7%,充分显示了在环境地球科学学科研究队伍中,中青年学者是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事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青年基金的申请人平均年龄为32岁,其中3135岁年龄段占比达60.0%,这些是本学科领域未来蓬勃发展的后备人才。就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而言,3640岁年龄段申请数量居总申请量年龄分布的首位,占比分别为32.6%和34.1%。
表2 项目申请人年龄分布列表
年龄段 | 面上项目 | 青年基金 | 地区基金 | 合计 | 占比/% |
---|---|---|---|---|---|
2630岁 | 9 | 518 | 10 | 537 | 11.8 |
3135岁 | 379 | 1 157 | 77 | 1 613 | 35.4 |
3640岁 | 712 | 256 | 150 | 1 118 | 24.5 |
4145岁 | 496 | - | 90 | 586 | 12.9 |
4650岁 | 252 | - | 55 | 307 | 6.7 |
5155岁 | 247 | - | 41 | 288 | 6.3 |
5660岁 | 74 | - | 13 | 87 | 1.9 |
6165岁 | 15 | - | 4 | 19 | 0.4 |
6670岁 | 2 | - | - | 2 | 0.0 |
合计 | 2 186 | 1 931 | 440 | 4 557 | 100 |
2.1.3 申请项目学科分布
在环境地球科学14个二级学科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数量最多的3个二级学科分别为土壤学(D0701)574项、工程地质学(D0704)285项和环境地球化学(D0709)227项,三者总和占总申请量的50.21%(图2)。
2.1.4 申请项目初审和同行评议概况
根据《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因项目申请人或参加人申请手续不完备而不予受理的项目共79项,占申报总数的1.7%,其中面上项目35项,青年基金36项,地区基金8项。不予受理的主要原因为:①申请人或参与人职称前后不一致;②合作研究单位漏盖公章,或其名称和公章不一致;③在职研究生未提供导师同意函;④申请书缺页或缺项,以及简历撰写不规范、信息不全;⑤申请书缺少必要证明文件或文件不合格等。
为应对当前环境地球科学学科交叉越来越突出的新形势,对通过初审的4 478项申请项目均通过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SIS)送同行专家进行评议,依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3类项目管理办法,借助智能指派功能从同行专家库中选择5名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根据《2018年度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意见》,同一个依托单位的通讯评审专家不得超过1人,5位函评专家来自5个不同单位。同行评议意见返回率为100%。
2018年拟在“地球观测与信息提取的新理论、技术和方法”等12个领域资助重点项目92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2018年度地球科学部共接受重点项目申请471项。其中,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共受理重点项目163项(申请代码为D07),分布在以下9个领域:“地球观测与信息提取的新理论、技术和方法”(2项)、“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过程”(11项) 、“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形成机理”(3项)、“地表环境变化过程及其效应”(19项)、“土、水资源演变与可持续利用”(35项)、“地球关键带过程与功能”(15项)、“天气、气候与大气环境过程、变化及其机制”(1项)、“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4项)和“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灾害的影响”(69项) 。
2.3.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环境地球科学学科于2017年底成立,2018年为本学科首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申报年。2018年度共受理申请项目85项,其中,根据项目申报依托单位分析:来自高校的申报项目39项,占比45.9%;来自中国科学院各院所的申报项目42项,占比49.4%;来自其他院所的申报项目共4项,占比4.7%。
申请人年龄总体呈梯次分布(图3):第一梯队为4345岁的申报人,是申报主力军,共47位,尤其以43岁申请者人数最多,这与邻近申报截止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第二梯队为3942岁,申报人数共31位,整体数量有所下降,但呈现波形分布,波峰在40岁;第三梯队为38岁以下,申报人数仅7人,人数较少。在第二梯队与第三梯队中不乏已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千人、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人才类项目的青年学者,这种阶梯式分布既体现了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也表明国家越来越注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
从申报项目的二级学科分布来看,申请项目数量最多的3个二级学科分别为土壤学(D0701)25项,占比29.4%;环境地球化学(D0709)11项,占比12.9%;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0713)8项,占比9.4%。申报数量最少的二级学科为环境生物学(D0710)1项,其次为生物地质学(D0707)和环境变化与预测(D0712),均为2项。这充分体现了目前环境地球科学的研究热点,但同时也暴露了本领域优秀人才存在一定的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扶持力度和学科导向。
2018年度地球科学部拟资助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项,资助直接经费7 350万元,其中环境地球科学学科6项通过答辩,占学部比例为28.6%。6位通过答辩的青年学者年龄最小者为39岁,最大者45岁,平均年龄为43岁。这也充分体现出目前人才类项目竞争的激烈性。
2.3.2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18年度是设立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第8年,地球科学部拟资助38项,其中环境地球科学学科拟资助9项,资助直接经费1 170万元。2018年度申报环境地球科学(D07)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情况见表3。申报本学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以上依托单位共19家(占25.7%),共申报87项(占56.4%),参加答辩8项(占53.3%)。另有7项来自其他单位(表4)。
表3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分布情况
单位隶属 | 依托单位数 /个 | 依托单位数 占比/% | 申请数 /项 | 申请数占比 /% |
---|---|---|---|---|
高等院校 | 48 | 64.9 | 94 | 61.0 |
科研院所 | 26 | 35.1 | 60 | 39.0 |
合计 | 74 | 100 | 154 | 100 |
表4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申报数量排名
序号 | 依托单位 | 申请数 /项 | 答辩数 /项 |
---|---|---|---|
1 | 南京大学 | 9 | 1 |
2 | 浙江大学 | 8 | 1 |
3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7 | 1 |
4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6 | - |
5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5 | - |
6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5 | 1 |
7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5 | 1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4 | - |
9 | 暨南大学 | 4 | - |
10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4 | - |
11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4 | - |
12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4 | - |
13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4 | 1 |
14 | 南京农业大学 | 3 | 1 |
15 | 清华大学 | 3 | - |
16 | 同济大学 | 3 | - |
17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3 | - |
18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3 | 1 |
19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3 | - |
合计 | 87 | 8 |
申请人年龄主要集中在3538岁。其中男性128人,占83.1%;女性26人,占16.9%。参与答辩的15人中,男性14人,占93.3%;女性1人,仅占6.7%。
参加会评答辩项目的二级学科分布情况为土壤学(D0701)3项、工程地质学(D0704)3项、环境地球化学(D0709)2项;环境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D0705)、环境大气科学(D0706)、生物地质学(D0707)、第四纪地质学(D0711)、环境变化与预测(D0712)、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0713)和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D0714)各1项(表5)。
表5 2018年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学科分布情况
学科代码 | 一、二级学科方向 | 答辩项目数 /项 | 申请项目数 /项 | 答辩占申请比例 /% | 通过答辩项目数 /项 |
---|---|---|---|---|---|
D07 | 环境地球科学 | 15 | 154 | 9.7 | 9 |
D0701 | 土壤学 | 3 | 38 | 7.9 | 1 |
D0702 | 水文学 | 0 | 5 | 0.0 | - |
D0703 | 地下水科学(含地热地质学) | 0 | 10 | 0.0 | - |
D0704 | 工程地质学 | 3 | 19 | 15.8 | 1 |
D0705 | 环境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 | 1 | 5 | 20.0 | - |
D0706 | 环境大气科学 | 1 | 14 | 7.1 | 1 |
D0707 | 生物地质学 | 1 | 3 | 33.3 | 1 |
D0708 | 生物地球化学 | 0 | 5 | 0.0 | - |
D0709 | 环境地球化学 | 2 | 22 | 9.1 | 2 |
D0710 | 环境生物学 | 0 | 6 | 0.0 | - |
D0711 | 第四纪地质学 | 1 | 9 | 11.1 | 1 |
D0712 | 环境变化与预测 | 1 | 2 | 50.0 | 1 |
D0713 | 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 1 | 10 | 10.0 | 1 |
D0714 | 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 | 1 | 6 | 16.7 | - |
根据同行评议情况对项目进行了排序和分类,遴选推荐送审项目原则为:①按平均分、综合评价、资助意见排序;②面上项目≥3.0分,青年基金≥3.0分,地区基金≥2.8分;③有3个不予资助的项目不推荐;④根据推荐上会的指标数推荐,基本控制在140%160%;⑤尽量选择分数拐点进行分割;⑥同等情况下,综合考虑推荐“优”和“优先资助”多的项目及“不予资助”少的项目。
根据以上原则,遴选推荐送审面上项目776项,为拟资助面上项目数的141%;青年基金749项,为拟资助青年基金项目数的142%;地区基金117项,为拟资助地区基金项的158%。所有项目均无逆序推荐送审情况。
3.2.1 同行评议
在所有送审项目中,面上项目同行评议中有不予资助意见的项目413项,占送审项目的57.1%;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同行评议中有不予资助意见的项目分别占各自送审项目的50.7%和62.4%。同行评议意见存在分歧的送审项目通常是申请书确实存在一定争议或因创新性强而难以得到共识的项目,应为评审组会议讨论的重点。
3.2.2 送审率差别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总体送审率为36.0%。根据送审原则,各学科项目送审率存在一定差别,其中环境大气科学(D0706)、第四纪地质学(D0711)、水文学(D0702)申请项目送审率高于40%;环境生物学(D0710)和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D0714)申请项目送审率接近于30%(表6),其他学科项目送审率为30%40%。
表6 各学科申请和送审项目数
申报学科 | 申请项目数/项 | 送审项目数/项 | 送审率/% |
---|---|---|---|
土壤学(D0701) | 1 270 | 454 | 35.7 |
水文学(D0702) | 217 | 88 | 40.6 |
地下水科学(含地热地质学)(D0703) | 337 | 122 | 36.2 |
工程地质学(D0704) | 528 | 191 | 36.2 |
环境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D0705) | 172 | 59 | 34.3 |
环境大气科学(D0706) | 111 | 49 | 44.1 |
生物地质学(D0707) | 42 | 16 | 38.1 |
生物地球化学(D0708) | 189 | 66 | 34.9 |
环境地球化学(D0709) | 490 | 179 | 36.5 |
环境生物学(D0710) | 169 | 50 | 29.6 |
第四纪地质学(D0711) | 137 | 59 | 43.1 |
环境变化与预测(D0712) | 143 | 55 | 38.5 |
污染物行为过程及其环境效应(D0713) | 456 | 163 | 35.7 |
区域环境质量与安全(D0714) | 296 | 91 | 30.7 |
合计 | 4 557 | 1 642 | 36.0 |
3.2.3 优势单位格局分布
受理申请项目数最多的11家依托单位分别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安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这11家依托单位申请项目的平均送审率为47.2%(表7)。其中,6家依托单位申请项目的送审率大于50.0%,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66.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8.1%)、南京大学(56.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53.8%)、华中农业大学(53.7%)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53.2%)。
表7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送审项目按单位分布情况
序号 | 依托单位 | 申请项目数/项 | 送审项目数/项 | 送审率/% |
---|---|---|---|---|
1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93 | 50 | 53.8 |
2 | 长安大学 | 64 | 26 | 40.6 |
3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54 | 36 | 66.7 |
4 | 成都理工大学 | 50 | 13 | 26.0 |
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9 | 13 | 26.5 |
6 | 南京大学 | 48 | 27 | 56.3 |
7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47 | 25 | 53.2 |
8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46 | 16 | 34.8 |
9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43 | 25 | 58.1 |
10 | 同济大学 | 41 | 19 | 46.3 |
10 | 华中农业大学 | 41 | 22 | 53.7 |
合计 | 576 | 272 | 47.2 | |
其他单位 | 3 981 | 1 370 | 34.4 |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资助计划按照地球科学部确定的资助计划分配方案执行(表8)。
表8 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资助计划
项目类别 送审及资助计划 | 面上项目 | 青年基金 | 地区基金 |
---|---|---|---|
送审项目数/项 | 2 186 | 1 931 | 440 |
资助项数/项 | 549 | 525 | 74 |
经费额度/万元 | 33 679 | 12 859 | 2 953 |
平均资助强度/(万元/项) | 61.35 | 24.49 | 39.91 |
资助率/% | 25.1 | 27.2 | 16.8 |
对于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在会议评审时要把握研究项目系列和人才项目系列的不同定位和资助政策,充分尊重同行评议意见,着重从宏观战略和综合分析评判角度遴选项目,评审会上重点讨论同行评议或评审组专家有争议的项目。建议资助经费不允许超过申请经费。对建议资助经费超过200万元(含)的面上项目,评审组需专门提出书面意见,由委务会议逐项审批。
按照规定,对于经“项目相似度检测系统”检查,发现当年申请项目之间相似度≥50%、当年申请项目与上一年度未获资助项目为不同申请人且相似度≥80%、当年申请项目与最近5年资助项目之间相似度≥50%的送审项目,需向评审组提交比对材料,由评审组判定是否存在抄袭剽窃或重复申请问题。经“项目相似度检测系统”检查发现本学科有10项上会项目存在问题,需由评审组重点甄别判定。
此外,项目申请人中2018年在地球科学部申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等并获专业评审组资助建议的,科学处将及时向评审组报告,供评审组参考。
在2018年度项目申请中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1)2018年度有79项申请未能通过形式审查,数量偏多,这反映出部分申请人没有认真领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要求,对于申报书填写中的细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较多的申请书中出现了申请人或参与人简表和个人简历的职称信息前后不一致的情况。部分申请书中参与人简历未严格按照模板的格式要求填写,或者漏填导师等信息。还有少数申请人先后采用不同的身份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在重点项目申请中,要高度重视未正确填写领域名称而被初筛的情况。在项目指南中,地球科学部专门用黑体字特别提醒申请人,申请书“附注说明”栏,请务必填写以上12个“领域名称”之一。重点项目是跨学科管理,领域协调人需要通过“领域名称”检索出本领域的所有项目。如果“领域名称”填写错误或填写成领域的“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名称,协调人无法检索到该项目。
(3)基金委正在积极推进同行评议智能指派。智能指派能否高效准确,与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设立、评审专家库专家填报信息是否准确密切相关。环境地球科学是新组建的学科,一方面,二级申请代码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对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需要开展专项研究,届时希望环境领域的科学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另一方面,部分专家没有及时更新基金委ISIS库里的信息,智能指派时,难以匹配。
(4)人才项目申请存在所提供数据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如共同通讯作者标注成唯一通讯作者等。为避免学术不端,2019年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将对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书中的代表论著与论文清单进行抽查,对于拟推荐上会答辩项目进行全面核查。建议函评专家在评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时,对提供的代表论著给予关注。
(5)在通讯评审中,部分专家未能在收到评审通知后及时做出“接受指派”或“拒绝指派”的决定。还有一些专家未能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及时返回评审意见。
(6)个别通讯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撰写过于简单,或者意见过于笼统。还存在少量专家把不同申请书的评审意见填写错误等情况。
环境地球科学学科在2018年2月受理了2017年底结题的各类项目结题报告共1029份,包括:青年基金469份,主要为2014年度批准项目(包括2013年度批准项目延期结题3项,2015年度批准项目提前结题3项);面上项目463项,主要为2013年度批准项目(包括2012年度批准项目延期结题2项,2016年度批准项目提前结题3项);地区基金63项,主要为2013年度批准项目(包括2012年度批准项目延期结题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1项,为2014年度批准项目。此外,还完成了2017年度结题的重点项目(17项)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6项)专家结题评议验收工作。
根据项目结题报告提供的数据,2017年底结题的各类基金项目共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4 428篇(包括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平均每个项目4.3篇(表9)。项目执行期间2位面上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共培养博士研究生497名、硕士研究生1 409名。举办国际学术会议36次,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73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并有1项结题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要成员作为骨干成员组建的研究团队入选国家创新团队,纳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授奖序列,分别为:吴江滢负责的面上项目“全新世季风气候突变事件和高频变率的黔西南石笋记录研究”(项目批准号:41372174),项目负责人吴江滢和项目组成员刘殿兵分别作为第5和第4完成人的“二十万年来轨道至年际尺度东亚季风气候变率与驱动机制”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赖远明负责的重点项目“寒区道路盐渍化路基盐份迁移过程及变形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41230630),项目负责人赖远明以及项目组成员张建明、李东庆和张明义作为骨干成员(分别为第2、第10、第11和第13位团队成员)的团队“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此外,7项结题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批准号:41361062,41371051,41371247,41372273,41372283,41372290,41373129),2017年度结题项目还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51项。
表9 2017年度结题项目论文发表情况
论文发表情况 项目类别 | 项目数/项 | SCI/SSCI论文 | EI论文 | |||
---|---|---|---|---|---|---|
论文数/篇 | 平均数/篇 | 论文数/篇 | 平均数/篇 |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6 | 81 | 13.5 | 12 | 2 | |
重点项目 | 17 | 386 | 22.7 | 35 | 2.1 | |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11 | 105 | 9.5 | 3 | 0.3 | |
面上项目 | 463 | 2 534 | 5.5 | 579 | 1.3 | |
青年基金 | 469 | 1 236 | 2.6 | 274 | 0.6 | |
地区基金 | 63 | 86 | 1.4 | 78 | 1.2 | |
合计 | 1 029 | 4 428 | 4.3 | 981 | 1 |
2018年度还对环境地球科学学科资助项目所取得的突出成果进行了宣传和报道。“我国学者首次发现海洋异养古菌类群(Marine Group II, MG-II)在富营养河口的持续勃发及机制”(研究结果于2018年2月在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环境微生物》)发表)、“我国研究者在植物氮素利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于2018年3月27日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我国学者在陆地表层碳氮过程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于2018年5月7日在Ecology Letters(《生态学快报》)发表)、“我国学者在古人类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于2018年7月11日在Nature(《自然》)发表)等成果介绍被基金委网站“资助成果”等栏目录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