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硅的生物聚集作用

  • 任南琪 ,
  • 王爱杰 ,
  • 杜大仲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东安

收稿日期: 1989-12-08

  网络出版日期: 1990-05-01

摘要

依据现代大洋海水中可溶性硅的收支状况、洋底软泥间隙水中二氧化硅的过饱和沉淀和深海钻探的丰富成果,以现代生物硅质软泥的分带和沉积背景为基础,结合我国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产出的巨厚放射虫硅岩形成机制,论证了水圈和沉积圈中硅的聚集保存、迁移、富集、沉积和成岩与生物作用的关系。

本文引用格式

任南琪 , 王爱杰 , 杜大仲 . 硅的生物聚集作用[J]. 地球科学进展, 1990 , 5(3) : 19 -21 .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0.03.0019

参考文献

[1] 王东安,1981、雅鲁藏布深断裂带所产硅岩的特征及其成因、西藏南部的沉积岩、科学出版社、52-71页
[2] 朱洪发等,1989,论华南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成因、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机制,石油实验地质,第11卷,第4期。
[3] 冈田博有等,1974,从沉积物看海底环境、日本《科学》、4期
[4] 赖利,J.P.,切斯特,R., 1984、化学海洋学,第六卷,(二版)、海洋出版杜。
[5] Davies,T. A.,et al.,1973,Oceanic Sediments and their Diagenesis: Some Examples from Deep-Sea Drilling,J, Sedim, petrol 43(2)。
[6] Carrels,R.M.et a1.,1971,Evolu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W.W. Norton & Company lnc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