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多次视察上海并决定浦东开发开放以来,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该地区虽仅占有全国1 %的土地、6 %的人口,但1996 年所创产值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11 % ,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817 %。同时,该地区也已成为继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最频繁的地区和海内外投资的新的热点。但是,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与布局、农业持续发展、长江口整治与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环境保护等方面也存在不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科学院学部从1996 年开始组织江、浙、沪地区的有关院士和专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及4 个专题报告。本刊摘要转发该综合报告,供国内地学界科技人员从事有关研究时参考。
《报告》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并带动长江沿江经济带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在现有经济支柱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主导地位,建设成为三大基地,发挥四大功能,提供五方面服务,即:成为我国进入世界市场、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对长江流域和我国中西部地区发挥产业示范作用、辐射作用、转移作用和带动作用;提供流通性服务、口岸服务、信息咨询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和人才培训服务。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针对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 报告》建议:加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合理布局;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长江三角洲综合交通运输网;以水环境为重点,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加强城市体系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长江三角洲内部的大跨度、全方位联合,建立有权威的协调机构,制定共同行动议程和区域政策等。
虢顺民 , 向宏发 , 张晚霞 , 陈立春 , 韩竹军 .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咨询综合报告[J].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 14(1) : 4 -10 .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9.01.000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