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争鸣

地球壳幔的初期演化——试论熔融、冲击成坑和早期水岩相互作用的意义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 550002
侯渭,女,1942年9月出生,研究员,主要从事天体化学与地球深部物质的研究。

收稿日期: 1996-09-17

  网络出版日期: 1997-04-01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地球早期壳幔化学演化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49373180)资助

摘要

根据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球粒陨石熔融实验研究的结果,对地球最初的熔融作用、撞击成坑作用和早期水岩相互作用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从而推断最初的熔融作用形成了化学成分不均匀和厚层的原始地壳,冲击成坑和最早的水岩相互作用使最早的地质历史记录消失殆尽,后来的含水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作用使原始壳物质再分异为现在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

本文引用格式

侯渭,谢鸿森 . 地球壳幔的初期演化——试论熔融、冲击成坑和早期水岩相互作用的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 12(2) : 180 -187 .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7.02.0180

参考文献

1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科学出版社,1988.55-145.
2 侯渭,欧阳自远,谢鸿森,等.探讨太阳星云凝聚模型的一个新思路.科学通报,1995,40(14):1294-1297.
3 侯渭,欧阳自远.对南极类Cl陨石成因和星云水化作用范围的几点看法.地球科学进展,1995,10(4):371-377.
4 侯渭,欧阳自远,谢鸿森,等.球粒陨石的熔融分异过程和地球的初期演化.中国科学(B辑),1992,(4):414-420.
5 格拉斯B P.行星地质学导论.陈书田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217-220.
6 Bowring S A and Housh T.The Earth′s Early Evolution.Science,1995,269:1535-1540.
7 邹永廖.地球早期分异过程中微量元素分配的模拟实验研究.中国科学(B辑),1994,24(1):94-98.
8 温德利B F.进化中的大陆.赵锡文等译.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11,221,331-332.
9 侯渭,谢鸿森.试论地球演化历史中水的总体行为.地球科学进展,1996,11(4):350-355.
10 林伍德A E.地幔的成分与岩石学.杨美娥等译.北京:地震出版社,1981.86.
11 Franck E U.Supercritical Studies.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Aqueous Ionic Solutions. Reidel D Pubishing Company,1987.337-358.
12 周济元等.深部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现状与发展.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22-71.
13 邓晋福等.中国大陆根—柱构造——大陆动力学的钥匙.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44.
14 鲍佩声,王希斌.蛇绿岩及其研究方法.见:李春昱等.板块构造基本问题.北京:地震出版社,1986.62-89.
15 Zharkov V N.(Translated from the R. by W. B.Hubbard and Ronald A.Masteler) Interio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Planets.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Chur London New York,1986.220-224.
16 Anderson,D.L.Theory of the Earth,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1989,147-178.
17 美国地球深部合作研究特别委员会.美国地球深部合作研究计划.侯渭等译.地球科学进展(地球深部物质专辑),1994,9(增刊):42-101.

文章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