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进展 ›› 1994, Vol. 9 ›› Issue (4): 45 -49. doi: 10.11867/j.issn.1001-8166.1994.04.0045

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潮汐汊道研究的进展
张忍顺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  210024
  • 收稿日期:1993-06-22 修回日期:1993-10-08 出版日期:1994-07-01
  • 通讯作者: 张忍顺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渤海沿岸潮汐汊道稳定性研究”(编号:48970279)资助.

ADVANCE OF STUDY ON TIDAL INLET IN CHINA

Zhang Renshun   

  1. Departmant of Geograph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24
  • Received:1993-06-22 Revised:1993-10-08 Online:1994-07-01 Published:1994-07-01

潮汐汊道(tidal inlet)是一种重要的海岸类型。本世纪70年代,在欧美等国成为研究热点。80年代,我国不少海岸学家加入这一研究行列。分析了潮汐汊道及其与其它潮汐海岸类型如潮汐河口、潮流冲刷糟等在学术概念上的差异与重合,评述了中国潮汐汊道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我国应优先研究的主要课题。

The tidal inle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eomorphological types of tidal coast. From 80s of this century,many authors of China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study of tidal inlet. The paper reviews the advances of the study, introduces the main representant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n tidal inlet and makes some proposals on the new problems and programms which procedence over all others.

[1] 任美愕,张忍顺等.中国潮汐汊道及其在海港建设中的意义.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海洋出版社,1982. 331-340.
[2] 任美愕,张忍顺.潮汐汊道的若干问题.海洋学报,1983,6(3):352-360.
[3] 赵金声.沉积性海岸潮汐海口的稳定性.海洋科学,1982,(1):1-6.
[4] 张忍顺.潮汐汊道的研究进展.海洋通报,1984,3(2):89-96.
[5] 张忍顺.汕头湾内外的泥沙运动和淤积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地理学),1984, 36-46.
[6] 王文介.华南沿海潮汐通道类型特征的初步研究.南海海洋科学集刊(第五集).科学出版社,1984,19-28.
[7] 王文介,李绍宁.清澜泻湖—沙坝—潮汐通道体系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热带海洋,1988,7(3):27-35.
[8] 宋朝景.海南岛东南岸地貌特征与潮汐通道.南海海洋科学集刊(第5集),科学出版社,1984. 31-40.
[9] 张乔民等.湛江湾溺谷型潮汐水道的发育.热带海洋,1985,4 (1): 48-57.
[10] 张乔民.华南海岸潮汐汊道P-A关系分析.热带海洋, 1987,6(2):10-18.
[11] 李春初.粤西水东沙坝泻湖海岸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科学通报,1986,20:1579-1582.
[12] 李春初等.粤西水东湾潮汐通道—落潮三角洲的动力地貌过程.海洋工程,1990,8(2):78-87.
[13] 应秩甫.水东湾潮汐水道稳定性探讨.海岸河口文集.海洋出版社, 1987. 231-241.
[14] 应秩甫.粤东汕尾港泻湖—潮汐通道体系的演变及泥沙运动.海洋学报,1990,12 (1) : 54-63.
[15] 林宝荣等.防城港拦门沙航道泥沙来源及冲淤规律研究.海洋科学集刊(第26集).科学出版社,1986. 41-56.
[16] 尤芳湖.防城湾潮汐通道动态稳定问题的研究.第二次中国海洋湖沼科学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3. 229-239.
[17] 高抒.东湖沿岸潮汐汊道的P-A关系.海洋科学,1988, (1):15-19.
[18] 陈铁松,赵焕庭.粤东碣石泻湖口外近岸泥沙运移及地貌演变.海洋学报,1988,10(3):318- 326.
[19] 田向平.水东潮汐通道的射流特征及其对拦门沙形成的作用.青年地理学家(特辑),1985,1:28-38.
[20] 崔金瑞,王文海.山东半岛南岸潮汐汊道式海湾海洋环境特征及开发功能探讨.海岸工程,1991,10(2):44 - 49.
[21] 罗肇森.潮汐通道口拦门沙航道的淤积计算.海洋工程,1992,10(2):32-40.
[22] 杨治家.防城港拦门沙航道稳定因素的分析.海洋与湖沼, 1989,20(3):244 -250.
[23] 刘家驹,张镜潮.淤泥质海岸航道、港池淤积计算方法及其推广应用,编号:河9116.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港研究所,1991.
[24] 许卫忆等.乐清湾的动力沉积过程.海洋与湖沼,1992,23(1):20-29.
[25] 戴军.准三维流网法及其在港湾水动力分析中的应用——洋浦港为例.南京大学学报(地理学专辑),1992, (13):43-50.

[1] 高抒. 潮汐汊道形态动力过程研究综述[J]. 地球科学进展, 2008, 23(12): 1237-1248.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