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水平井产能预测数值模型综述
李亚龙, 刘先贵, 胡志明, 端祥刚, 张杰, 詹鸿铭

Summary of Numerical Models for Predicting Productivity of Shale Gas Horizontal Wells
Yalong Li, Xiangui Liu, Zhiming Hu, Xianggang Duan, Jie Zhang, Hongming Zhan
表4 双重介质产能模型发展及完善历程
Table 4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apacity model based on dual media
研究学者 模型特征 研究特征
Warren等[28] 基于Barenblatt双重连续介质模型,建立拟稳态窜流双重孔隙度模型 油藏多尺度介质耦合运移机制
Kazemi[30]、De[31]、Najurieta等[32] 基于拟稳态窜流双重孔隙度模型,建立瞬态窜流双重孔隙度模型
Bello等[27] 双孔线性流产能模型 基于双孔线性流的页岩气产能预测
El[33] 双孔瞬态线性流动模型,仅考虑基质到裂缝、裂缝到井筒均为达西线性渗流 基于双孔瞬态线性流的页岩气产能预测
Ted等[34]、Carlson等[35] 理想双孔隙介质模型,仅考虑孔隙中分子扩散、裂缝中达西渗流 页岩气井累积产气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Hill等[36]、Dean等[37] 双重渗透率模型,考虑双重介质模型中基质内部流体运移 页岩气在基质中的运移规律
Ozkan等[29] 基岩—裂缝双重介质模型,考虑基岩孔隙中扩散和非达西流,裂缝中应力敏感达西渗流 页岩气在基岩—裂缝中的运移规律
Bustin等[38] 气水两相页岩气双重介质模型,考虑微孔隙中解吸、大孔隙中扩散运动和黏性流动,裂缝中应力敏感达西渗流 基岩微结构和裂缝网络结构对页岩产能变化的影响
刘卫群等[39] 基质—裂隙双重介质模型,引入裂隙法向弹性模量和渗透率各向异性,考虑吸附解吸,建立双孔双渗流固耦合模型 页岩气储层各向异性对渗流规律的影响